上海新闻

经济互动的新纪元――写在上海代表团赴港之际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90

  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邀请,上海市市长韩正将于本月26日至28日,率上海市代表团赴香港访问。访问期间,韩正市长将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共同出席首届沪港经贸合作会议,双方还将具体商讨加强沪港经贸合作的措施,并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也就是说,从明天开始上海代表团的香江之旅,将成为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那么,在上海与全球各地的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之际,为何沪港间的经贸互动谋划会如此引人瞩目呢?恐怕还得从双方经贸合作进程中的心态调整和思路更新说起。
 
 香港的辉煌,我们曾经分享
  说起香港,上海人都很熟悉。这倒不仅仅是因为香港回归前夕掀起的那阵香港热,更重要的还在于香港曾经深深地影响过上海社会的生活方式,并且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若干标志性元素。改革开放之初,上海吸收的第一份外资来自于香港;香港的工作方式不断引进上海,早茶和下午茶让很多上海商人选择为洽谈合作的基本场所,当然还有以后的桑拿和会馆;今天,我们在遍得广厦之际所习以为常的按揭付费方式,也是得益于港人的精心设计和热情推广;当然,新婚夫妇风情万种的喜庆留影,也多出自港式影楼之中;当年,港币曾经是上海居民的首选外币储蓄之一;香港的时尚也曾经引领着我们的生活节奏,香港的唱片流传于大街小巷;曾几何时,市民中的经商一族还曾努力学习粤语,目的是为了跟香港人作更好地沟通……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也就是说,香港在为上海的发展贡献资金的同时,也为我们贡献了其生活方式的精华。也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港人很自然地形成了特有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今天还在不少场合很强烈地发挥着作用。
  
上海―――令人瞩目的“状元秀”
  然而,就在香港每年都在与新加坡争夺“世界最自由投资地”和“最富有竞争力城市”桂冠之际,长江边的中国崛起了一群类似于当年莱茵河口的城市集团,其领头雁就是曾经仰视香港的上海。这些年来,上海在不间断地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洗礼中,出落为亚洲经济体系中一颗光彩夺目的东方明珠。上海的人均GDP今年将突破5000美元,并有可能在10年之后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突破人均GDP10000美元这一发达经济标志线的城市。上海的外资在大幅度地流入,连同周边的长三角城市,这一区域正在成为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首选目标。上海的城市面貌也在以更快的速度加以改变,上海人居住的空间面积正在超越香港。与此同时,就在香港经济遭遇罕见的回归五年三次衰退的暗淡期,上海经济却加速奔腾,就是“非典”也没有挡住二位数的增长,而这种记录已经是第14年。随着中国入世的成功和世博会机遇的降临,上海又频繁地与西方各大都市普遍建立了经济联系,而上海的国际地位也在与日俱增。在不少其它海外伙伴看来,香港已不是上海唯一的依靠和选择了。并且一些关键性的评价也愈发具有对比性,比如说有人把上海经济比喻为“状元秀”,如同小巨人姚明在NBA赛场上的魅力一般。而香港经济的暗淡,却犹如有铿锵玫瑰之称的中国女足,曾经辉煌而如今实在是令人惋惜。
  
戒“浮”忌“烦”
  这样的对比,香港人受不了,上海人也容易飘飘然。而且有的观察家一针见血地发现,沪港经济界分别多了两个“躁”字。上海的企业人多了个“浮躁”,凡事都要争世界第一,忘了自己不过是“状元秀”,还有很多市场训练课要补。而香港的企业人则多了个“烦躁”,动辄担心各类发展指标不断被上海同行超过,甚至认为沪港将成为血拚的竞争对手。显然,这种心态对于沪港两地的经济界而言都是有害无益的。它无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自我,更无助于准确地认识变化着的对方。而两地面对着新世纪的共同挑战,都需要以更开阔的胸襟和更理性的思路来把握未来合作之路。这个时刻,也需要一种更有气势的大手笔来指点江山。
  
CEPA:经济互动的新纪元
  这一大手笔就是被港人称之为中央政府大礼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而自CEPA签订的三个多月以来,随着其内容不断充实及有关规定的实施,香港社会一洗颓风,市场情况转为乐观。不仅旅游业明显反弹、股市全面上升、银行业对经营人民币业务无限憧憬,而且物流及工商服务业则继续期待介入内地强劲的商贸潮。在这样崭新的积极变数之下,人们自然也期待中国内地新兴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与老资格的城市经济优等生香港间的合作,为CEPA的落实注入标志性的内容。而韩正市长此番率团访港,就是为了在加深了解的前提下为CEPA寻求更适合沪港两地合作的制度安排。同时,这也是沪港合作由民间倡导型向政府主导型转轨的开始,所以格外地引人注目。总之,一个光辉灿烂的黎明正在拉开序幕,而CEPA就是即将冉冉升起的沐浴着沪港经济合作的一轮旭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