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最近,又一份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健康的《情况调查》,摆到了静安区卫生局领导的案头。为了拓展“健康城区”建设的覆盖面,该局10名机关干部一家一家寻访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的闲置厂房、地下室,察看居住环境,了解生活状况,在21个聚居地倾听了1000多位民工的要求和呼声,整整忙乎了大半月。
静安区是在今年3月全面完成基础调查后,确定建设“健康城区”目标的。区领导提出:要让全区人民尽量远离疾病,身体更健康,生活更快乐。区里编制的《健康城区建设纲要》,从社会环境、工作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卫生服务、健康水平等6个方面,分为93项指标,逐一制定详尽计划。指标大部分参照目前发达国家水平,力争经过三四年努力,建成高品质的生活居住区。
富民路延安路口的大型生鲜超市今年5月开张,区卫生局领导次日就到现场察看检查,发现购物提篮、推车上隐约留有污垢,立即要求超市每天清洗,避免疾病传染、保障顾客健康。静安寺街道枕流公寓居民反映,生活用水中发现锈斑,自行车停放也有困难。区置业公司领导听取意见后,立即派人调换水管,搭建自行车棚也已列入计划。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静安区力求全面掌握生活、工作在本区三十余万人口的健康状况,让人人生活在健康服务网络中,并将商务楼宇员工、社区老人、外来民工三类人员的健康,列为工作重点。有关调查显示,白领员工虽有经济能力,却缺少合适的健康保健途径,或比较忽略自身健康。很快,“健康楼宇”的创意在静安出现了。沪上著名专家学者,被请来就创建“健康楼宇”各抒己见;区各相关部门,纷纷开展“把健康送进楼宇”活动。南京西路街道干部不仅联系内科、外科、中医等各科资深医师进楼宇义务咨询,还引导年轻人走出楼宇参加社区活动。如今,楼宇青年和社区居民共同参加各类锻炼的景象,在静安区时常可见。
全区居民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群众参与健康教育热情高涨。在南西社区,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围绕青少年健康、生殖健康、文明婚育观念、现代生活方式等,积极参加征文、演讲等活动,形成了人人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氛围。江宁社区武定坊以“清洁、卫生、健康、文明”为主题举行文艺晚会,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众多群众,还吸引了不少“老外”。曹家渡社区开设了青少年健康俱乐部。新福康里有对老年夫妇编写了8条文明卫生格言,带头身体力行:丈夫积极参加小区巡逻,劝阻不卫生行为;妻子每天带领红太阳健身操队开展锻炼。他们说,年纪虽大,也要为建立健康美好的家园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