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人大代表呼吁――执法要形成合力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47

  走过石门路延安路,只见天桥脚下的人行道上“菜篮子”品种实在丰富:刀豆、扁豆,毛豆、萝卜,大闸蟹、小黄鱼……十多个外来人员用塑料袋、竹箩筐装着农副产品当街席地一放,俨然一个简易集市。顺着延安路北侧人行道往茂名路方向走,发现摊头还在延伸,无证摊贩支着小桌子、推着三轮车贩卖的内容也扩大到了电话卡、管道疏通器、小百货等等。看看手表,此时是上午9点10分,执法人员应该上班了。想想地点,这景观道路上天天摆着的一长溜地摊,执法队伍不会老也检查不出来吧?申城市场管理中多头管理又无人管理的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上海加快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首先必须坚决革除体制性的障碍。”这是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葛根庆发出的呼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屡屡看到这样的现象:冲击盗版碟片市场的执法人员不管相邻的小百货摊、冲击天桥乱设摊的执法人员不管天桥脚下道路上的无证摊贩、冲击假冒商标商品的执法人员同样不会去管隔壁摊位的劣质商品。更有甚者,当有关部门组织跨区的市场检查时,一些有门路的摊贩居然还会接到通知,及时收摊“避风头”。前不久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视察建材市场商品乱贴标签、农副产品市场食品安全卫生情况时,就多次碰到了商家频拉卷帘门的现象。
  
  市人大常委会在开展跟踪监督时发现,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过程中,由于行政主管部门之间、行政主管部门与行政监管部门之间、执法部门与执法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执法主体往往错位,难以形成合力。而市区联动、条块协调方面的矛盾,又往往使一些管理措施难以全面贯彻、落实到底。这些问题在城郊结合部尤为突出。例如闵行区抓住去年宝鑫屠宰场加工出售含“瘦肉精”猪肉引发事故的典型事例,今年上半年集中开展了食品卫生的专项整治,查清无证户4507户,取缔2205户,自行关闭1717户,没收了一大批不法食品和生产工具,还查获了2600多公斤禁用有毒农药。闵行区的整治效果较好,一些不法经营者就转移到了邻近地区,弄不好还会卷土重来。地处虹桥机场北端的复新屠宰场紧贴外环线外侧,按照本市家畜屠宰场的设置规划,应当异地迁建,主管部门也正式向有关区政府提出了书面意见,但这个屠宰场今年却又投资4000万元,抓紧进行扩张改造。
  
  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丁伟认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走出一个误区,即归咎于法律体系还不尽完善。因为目前有关市场经济秩序的法规已经有了20多部,它们基本涵盖各个领域,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眼前的症结是:权力和义务不对称,法规没有具体规定执法者不作为应当承担的责任,结果导致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直接相关。据调查,目前执法队伍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人员和经费均不足,有的还要忙于“找饭吃”。这种现象,在有些地区或领域引发着“违法者越多、执法者越富”的怪现象,有些地区的整治始终不断根,就是因为执法老像一阵风,整一阵、歇一阵,以致违法者总有重新收复“失地”的机会。
  
  许多市人大代表强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认真研究并理顺管理体制,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工,真正做到一项工作由一个部门为主管理,实现产业主管部门加强统筹规划、行政监管部门加强市场准入管理、社会中介组织提供优质服务的管理运行机制,消除体制性障碍。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提高市场的组织化和现代化程度,及早改变目前市场分散落后、管理疲于应付的状况,以适应整个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