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节节目众多处处精彩
收获的季节,艺术的盛会。10月18日,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拉开帷幕。浦江两岸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看节目、品艺术、参与活动,给这座国际大都市增添了魅力。
古埃及国宝展现文化震撼力
一座雄伟的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巍然屹立在上海展览中心广场,艺术节最具分量的展事“古埃及国宝展”昨起开展。
艺术节组委会执行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组委会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组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副市长杨晓渡;埃及外交部副部长尼伊恩・瑟梅咔,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展览协商委员会主席哈泽姆・阿提亚博士参加了开幕式。
143件全面展示古埃及文明历史的国宝级文物,分为法老、官吏、埃及人的日常生活、宗教世界和来世观念五个部分。展品中不乏埃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阿肯那顿的巨像”、“拉美西斯二世的石碑”、“打击敌人的拉美西斯二世”、“穿着祭司服装的阿门内海特三世雕像”、“娜芙丽特王后雕像”、“眼镜蛇女神雕像”等,都是闻名世界的古埃及文物。其中“眼镜蛇女神雕像”在海外流失多年,不久前由美国归还给埃及,尚未在埃及展出,就让上海观众先睹为快。
本次展览与1999年来沪展出的“埃及国宝展”相比,大型石雕多了,如“索白克荷太普国王的塑像”、“阿肯那顿的半身像”、“谢素斯特斯二世的供桌”等,都是庞然大物,最重的可达4吨。从展览设计上来看,上海博物馆的布展较为精美、细腻,而这次的“古埃及国宝展”显得粗犷,给人一种文化震撼力。
广场“天天演”天天精彩
“天天演”是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传统节目。昨天,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天天演”又在南京路步行街的新世纪广场拉开帷幕。艺术节组委会副主任、副市长杨晓渡出席了开幕式。
浙江永康舞狮队的《高空九狮图》、江苏启东孩子的《爵士鼓》、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舞蹈《去看春天》和朝鲜、泰国、德国艺术家的文艺节目获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据悉,新世纪广场为“天天演”的综合文艺舞台,每天上午11点至12点,有声乐、器乐、舞蹈、曲艺、杂技、戏剧小品和木偶剧等,雅俗共赏,熔中外文艺、专业和群众文艺于一炉。“天天演”新增了豫园商城中心广场戏曲“天天演”,将于今天开演。每天下午2点至3点,汇集京、昆、越、淮、沪等各地的传统戏曲。两处演出内容分四个板块:一是东海抒豪情,来自长江三角洲的群众文艺团队在这里搭台表演;二是夕阳映晚晴,以展示老年人风采为主要内容;三是时尚你我他,以青少年文艺展演为主;四是激情世界风,凸现上海海纳百川,携手创造美好明天的城市风情。
“天天演”的群众参与热情高涨,目前已有1600多人报名参加,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才10岁,青年参与的比例明显高于往届。
《桃花扇》花开二度
京昆合璧,亦刚亦柔。昨晚,由杨春霞、蔡正仁领衔的京昆合演《桃花扇》在逸夫舞台又与上海观众见面。“花开二度”的新版《桃花扇》通过主人公李香君、侯朝宗的情感变迁与命运起伏,表现出在国破家亡的动荡年代里中国文人报国无门的无奈,也让为人熟知的爱情悲剧有了更深的思想内涵。
新版经过新的编排,对音乐再次进行了改动,为了突出人物情感的委婉细腻,适当增加了昆剧的音乐分量,使全剧的音乐形式更加丰富抒情。两位功底深厚的京昆名家在台上亦京亦昆,亦刚亦柔,和谐交融。不仅舞台节奏加快了,在表现李香君以死抗争、血溅扇子等激烈场面时,还巧妙运用了戏曲特有的程式和舞蹈动作,主题曲“扇德颂”的强化和具有象征意义的扇子、流动的灯光、多变的色彩,带给人们全新的感受。
论坛“开说”走市场
一边是精彩的文艺节目,一边为艺术节的发展作着探讨。昨天,为期两天的艺术节论坛在华亭宾馆“开说”。来自27个
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代表与会研讨。围绕“经纪人、经纪公司与国际演出市场”和“艺术节、演艺机构之间的国际合作”两主题,国际艺术经理人协会主席詹姆斯・布朗、爱尔兰《大河之舞》制作人朱利安・厄斯凯恩、美国华盛顿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副总裁阿莉希亚・亚当斯、英国格林尼斯・亨德森制作公司总监格林尼斯・亨德森等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引起与会者浓厚兴趣。
中学生走近艺术节
让艺术节真正走近青年学生,这是举办艺术节的又一个目标。伴着艺术节的开幕,为期三个月的上海市中学生社团文化节也拉开了帷幕,优秀社团展示活动同时举行。
本届中学生社团文化节由艺术节组委会、市文明办、市教委、团市委等联合主办,以“社团―――素质拓展的舞台”为主题。期间将举行舞蹈、戏曲、自编健美操等十项大赛,还将评选出10个“明星社团”和10个“优秀社团”。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中学生社团1300余个,主要分为6类,覆盖学生超过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