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优化投资环境 上海市场监管发生结构性转变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47

  在肇家浜路301号市工商局大楼里,市场监管处占据了整个6楼,而合同、公平交易、商标和广告4个监管处室则一起“蜗居”于10层一个楼面。工商局负责人表示:“虽然这4个处室的‘门面’不大,但其所辖的合同信用体系建设、反不正当竞争和商标知识产权保护等职能,如今在上海市场监管中所起的作用,已经丝毫不逊于传统上以‘罚’为主的市场处。”为了不断提高上海的国际竞争力,优化投资环境,上海的市场监管模式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
  政府“管”得越来越少,这是一个根本转变。
  今年工商监管“距离论”的出台,就是转变的一大标志―――对于守法经营、信誉良好的企业实行“远距离”管理,让其几乎感觉不到政府部门的存在;对于涉及人民生活健康安全的、涉及城市形象和社会稳定的行业、企业,实行“近距离”监管,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对于经常违法违规的企业实行“零距离”监管,让它们时刻都处于政府监管的压力之下。目前,在上海47万多户各类企业中,接受“近距离”监管的有5万户,接受“零距离”监管的有6000户,而剩下的40多万家企业则因“远距离”管理而“乐得逍遥”,上海市场监管已经完成了从粗放型、劳力型到集约型、智能型的转变。
  “管”得少的同时,上海市场监管的“到位率”却是越来越高,这是一个可喜的转变。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如火如荼,市场监管必须融入其中。为此,今年上海对开展了17年的“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大胆改革,不做“发铜牌”的表面文章,代之以与上海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全面接轨的“企业合同信用评价体系”―――通过社会中介组织对企业信用情况进行客观评估,评估结果向市民公开,以此更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截至目前,首批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327户企业名单已经网上公示,全市19个区县企业合同信用促进会已发展会员企业3358户,今后每年的递增比例预计在5%―10%左右。
  WTO对公平交易的要求,使反不正当竞争成为市场监管的要务之一。
  为此,今年工商部门将已有几十年历史的“经济检察处”改名为“公平交易处”。这个名称的小小变化,折射出监管理念的升级换代―――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而公平竞争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今年上海已查处了20多起电子商务类的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对跨国公司利用优势地位限制竞争行为的查处,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工商部门表示,今后对“侵犯商业秘密”、“商业贿赂”、“垄断经营”、“低价倾销”等违法行为的曝光将增强,反不正当竞争将成为上海市场监管的重中之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