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闸北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全部就读公办中小学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47

  民工的孩子能与上海小囡享受一样的教育条件了。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又有近2000名外地孩子走进了闸北区的中小学校园。闸北区在全国率先实现让所有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读流入地公办中小学,目前,全区所有公办初中、小学已全部向外来民工子女开放,7400多名外地孩子和上海小伙伴一起享受平等、优质的九年义务教育。
  闸北区是本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较集中地区,其子女长期在无证办学的民工子弟学校就读,校舍安全隐患多,教育质量没有保障。闸北区挖掘办学潜力,从2001学年起吸纳所有外地民工子女就近入学,规定凡父母持有本市就业证和闸北区暂住证、在流出地无人监护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均可就读区内公办中小学。区政府还“自掏腰包”在电视台播放入学通知,对口学校主动上门发放招生简章,广泛宣传,确保外地民工子女上学“一个都不能少”。
  闸北区尽全力让民工子弟享有平等受教育机会。除了比上海学生多交纳一点全市统一的借读费(小学每学期170元、初中250元)外,其余待遇与上海学生完全一致:相同的学杂费和活动费、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教育教学设施,并享受由区政府统一下拨的生均经费,经济困难者还可以和上海学生同等申请减免费用。学生评优、评先进、入队入团,学校一视同仁。中兴路二小招收外地民工子女两年来,共有60多名民工子弟获得校级以上奖励,有的孩子还当上了班级干部、学校少先队大队委员。为了帮助外地民工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华灵学校、中兴路小学等校还成立了家长学校,请来教育专家为他们“充电”,让学校与家庭共同施教。
  本着“有教无类”原则,闸北区“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得到最适合的教育。
  根据外地民工子女基础差异较大的特点,区教育局成立专门科室负责他们的学籍管理和教育教学指导,接收学校针对外来人口子女制定专门的教育计划、特色活动方案,采用独立编班、混合编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分类、分层教学。英语学科是民工子女的“弱项”,万荣小学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档案,选派一批经验丰富、有耐心的教师制定个别化教育策略,义务开展补缺补差工作,使他们的及格率由入学时的10%提高到75%。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