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开展建设健康城市活动 让上海更清洁更文明更美好 ──韩正市长在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9月27日),市政府召开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动员大会。这次会议,是部署“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03―2005年)”的动员大会,也是上海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全面发展、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方针的一次重要会议。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体现在GDP指标,还体现在健康、文明程度。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要求全面推进。下面,我就上海开展建设健康城市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建设健康城市活动对于上海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旨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困扰人类健康的问题。以往,在世界范围内主要是一些中小城市和地区开展这样的活动,象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开展建设健康城市活动还是不多。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健康城市的奋斗目标,并推出2003―2005年三年行动计划,是立足于改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上海持续健康发展而作出的战略决策和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建设健康城市,是上海加快“四个中心”建设、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上海要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建成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不仅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而且要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更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上海建设健康城市的目标,从长远看,是要显著提高本市生态环境、市容环境和居住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从近期看,即到2005年,要努力使上海各项生态环境指标和总体环境质量处于全国大城市先进水平,市民的身体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这既体现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根本要求,也有利于改善上海投资环境,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是健康的城市,就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城市。我们必须确立以健康促现代的理念,坚持不懈、高标准地建设好健康城市,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贡献。
其次,建设健康城市,是完善城市公共卫生体系、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客观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必然会面临着各种“城市病”的挑战,特别是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各种疾病的严峻挑战。经历了抗击非典斗争的考验,我们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维护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最近,市政府连续下发了三个“三年行动计划”:一个是“新一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一个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还有一个就是“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这三个“三年行动计划”虽然各有侧重,但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建设一个环境清洁的城市、卫生安全的城市和健康文明的城市。我们要通过实施“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在全社会大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加强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和公共卫生道德教育,促进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使广大市民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意识,自觉维护公共环境,有效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蚀,维护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第三,建设健康城市,是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建设健康城市既是一个奋斗目标,更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行动过程。上海已进入新一轮大发展的阶段,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特别需要全市人民团结奋斗、与时俱进。“以海纳百川而服务全国,在艰苦奋斗中追求卓越”,是新时期上海城市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上海人民推进各项工作重要的精神动力。建设健康城市作为一项全市人民广泛参与的活动,既是大力弘扬城市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进一步丰富城市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健康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文明的城市必然也是健康的城市。我们要通过建设健康城市活动,大力推动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小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和文明城区的创建,在全社会倡导文明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弘扬科学、文明、卫生的新风尚,不断提升国际大都市的文明程度。
二、各级政府要把开展建设健康城市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
建设健康城市,是政府决策并主导实施的一种公共行为,各级政府担负着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在实施“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中,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要与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结合起来。建设健康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一个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所应当担负的使命。我们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各种健康问题切实解决好,增加必要的投入,尽最大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良好环境;要坚持体恤民意,切实处理突出矛盾和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对那些市民最不满意的脏、乱、差问题要下决心解决,充分体现人民政府高度负责的应有形象;要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好有关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法律法规和规章政策,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有效推进建设健康城市的各项活动,把建设健康城市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并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是要与各地区、各部门的既定职能工作结合起来。建设健康城市的许多任务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是新形势下爱国卫生运动的深化,与各地区、各部门的既定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市爱卫会的牵头协调下,重点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一要认真梳理原有的工作流程,按照建设健康城市所确定的目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二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落实建设健康城市活动的各项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把工作做得更有成效、更有特色;三要加强协作,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分工不分家,确保建设健康城市的各项活动顺利推进。
三是要与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和属地化管理体制结合起来。“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市管理体制的创新,在这次防治非典的斗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建设健康城市的过程中,要继续发挥“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区县政府的积极性,坚持实施“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属地化建设格局。要切实把工作重心落到社区,重视和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特别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改革与建设,切实把工作重点从医疗为主转到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上来,切实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工作。要整合社区内卫生、教育、文化和体育等各种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在开展建设健康城市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三、开展建设健康城市活动需要广大市民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广大市民对健康问题愈来愈关注,对环境质量、市容卫生、食品卫生、身体健康等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开展建设健康城市活动,既是一个合乎民心、使人民群众广泛得益的实事工程,更是一个需要广大市民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自觉行动。这次“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营造健康环境”、“提供健康食品”、“追求健康生活”、“开展健康锻炼”、“倡导健康婚育”、“建设健康校园”、“发展健康社区”、“创建精神文明”8项目标任务,确定了重点推进“保护母亲河”、“清洁空气”、“爱绿护绿”、“人人运动”等11项活动。这些任务和活动具有鲜明的群众性和参与性,要发扬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和抗击非典所形成的成功经验,推动全民的广泛参与。以往的许多实践表明,凡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没有人民群众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为了确保这些任务的完成和活动的有效开展,在这里,我对广大市民提三点希望:
一是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建设健康城市需要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而这种参与首先表现在每个市民要努力做一个“健康的市民”。要从自我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各种有利于健康的运动,自觉预防疾病的传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健康水平。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维护楼道、里弄、小区、单位等公共卫生环境,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和文明创建活动,主动抵制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
二是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中大量的活动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从楼组到社区,从学校到单位,从家庭到公共场所,建设健康城市活动无所不在。广大市民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加建设活动,争当志愿者,做个热心人。同时,要在活动中献计献策,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批评举报损害城市健康的各种行为。
三是守望相助,齐心协力。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全市人民守望相助,群防群控,主动参与防治工作,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为上海战胜非典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是凝聚在上海人民身上的伟大力量,是上海建设与发展宝贵的精神财富。广大市民要在建设健康城市活动中,继续发扬这种精神风貌。守望相助,防范各种疾病的侵袭;齐心协力,营造文明健康的环境。
开展建设健康城市活动,也离不开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和参与。全市所有企事业单位,都要按照建设健康城市的要求,自觉履行职责,规范自身行为,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各新闻媒体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建设健康城市的理念深入社区、深入人心;要总结经验,发掘先进,树立典范,在全社会弘扬爱卫生、讲文明、促健康的新风;要加强舆论监督,促进建设健康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同志们,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建设健康城市活动,为新时期上海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重要的保障。我们要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大力开展建设健康城市活动,为建设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上海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