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支部建在楼上――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积极探索社区党建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34

  在位于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的中华企业大厦门前几十家私营企业的黑色标识中间,“党员服务点”几个红色大字最为鲜明,这里的不少商务楼都有这样一个标志。静安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凌惠康说:“这个党员服务点是楼宇党支部的活动场所,楼宇党建拓展了党建领域,提高了党在楼宇经济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楼宇经济呼唤“楼宇党组织”
  郑川是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时入的党。2000年毕业后,他先后供职的几家私营企业都没有党组织,这期间正赶上他家动迁,因人户分离,组织关系竟在他的包里放了两年,长期无法转接。
  静安寺街道综合经济党总支副书记王长燕介绍说,近年来,静安寺地区先后建起一批商业楼,楼宇内聚集了大量像郑川这样的党员,因企业无党组织,他们有的无法转接组织关系,有的因长期缺乏组织生活而信仰变得淡漠;部分外来党员因人“户”分离,造成党员的教育、考察不便;一部分积极要求入党的青年投身无门。
  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要建到哪里。按照这一思路,静安寺街道党工委去年初开始在商务楼建立党组织。2002年5月26日,上海市第一个商务楼“党员服务点”在中华企业大厦成立,党支部随之成立。随后,紫安大厦、美丽大酒店永兴商务楼等一批“党员活动点”先后成立。目前,全区28幢商务楼中,已有19家成立了党支部、联合党支部、党员活动点。
  “支部建在楼上”使一大批像郑川这样的“游子”找到了家。目前,郑川经过半年组织考察,已在他所在的紫安大厦党组织正式登记了组织关系。不少像郑川这样长期与组织失去联系的人找到了党组织,过上了正常组织生活。
  
让党员在组织关怀中受到教育
  今年7月29日下午,环球世界大厦B座商务楼党支部举行组织活动。人们交流各自的经历、畅谈重新参加组织生活的激动之情。“我这个人平时不易激动,但今天我实在是太激动了,毕竟9年没有这样的场面了。”现场热烈的气氛感染了本不想发言的纬龙特种胶粘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星。他9年前离开国有企业独自创业,很少参加组织生活。他说:“我对党的信念从未动摇。这场面使我倍感亲切,终生难忘。”
  党组织的关怀和服务让许多党员受到了教育,他们有的认养孤寡老人,有的义务帮居民辅导学习,积极向社会奉献爱心。在法国欧莱雅公司工作的青年党员杨怡东,与百乐门居委会一位特困学生结成了帮困助学对子,每年给予资助。他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一个党员的责任。”
  
“楼宇党建”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许多楼宇的物业和企业过去对党建工作不理解,党组织影响力较弱。有一次,海员居委会党支部召集辖区65家非公有制企业开会,结果只来了10家,几家企业派来了公关小姐、保卫,甚至清洁工。
  楼宇党建工作的开展使许多私营企业对党组织由不支持到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明显增强。过去不理解党组织工作的力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钦华对记者说:“党支部工作很有成效,许多党员都是企业的骨干,他们有的节假日放弃休息坚持工作,冲在第一线,他们的奉献精神对其他员工是个很好的带动。”
  楼宇党建在非党职工中也产生了强烈反响,许多青年纷纷写入党申请,主动靠近党组织。去年以来,静安寺街道已有19名楼宇职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