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物精品展26日在城市规划展示馆开幕
图为近年考古发掘的西夏佛像
最具现代色彩的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即将展出最古老的神秘王国已被遗忘的文明―――西夏文明。从9月26日开始,汇国内现存西夏文物精品之大成的《西夏文物精品展》,将在这里与上海及各地游客共处近一个月。
此次展览的展品中,包括宁夏博物馆、内蒙博物馆有关西夏的文物精品145件,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51件、国宝级文物2件、“世界之最”文物1件,列名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文物6件。这些文物分别从西夏文字、金属铸造工艺、陶瓷器、佛教艺术和建筑石雕艺术等5个方面揭示了西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观众重睹了西夏王朝金戈铁马驰骋大漠的英雄气概。
西夏文物精品先睹记
鎏金铜牛身价2亿
1972年,在经过长期准备之后,考古工作者终于开始了对银川市郊地下21米深的“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的正式发掘。在这座屡经盗掘的西夏王陵里,考古工作者从盗墓者尸骨堆中发现了一只“牛角”,从而带出了一只旷世独有的“鎏金铜牛”。它身长1.2米,重188公斤,全身散发着柔和的金光,四腿呈内屈跪伏状;牛首高抬,两角弯出优美的弧度,颈部宽厚有力,皮肤皱痕明显;尤其是双眼炯炯有光,却又呈现温驯之态,神情极似鲁迅先生笔下的“孺子牛”。经考证,这只铜牛是王陵的陪葬之物,后被定为国家级文物。
专家指出,当今中学历史教科书里谈到古代“鎏金”技术时,就是以此牛作为配图和解说对象的。它也是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出外展览,宁夏博物馆为它保了2亿元的险。
失传“番书”君知否
西夏文字是我国少有的少数民族自创文字,即史称的“番字”、“番书”。它是800多年前的西夏文字学家模仿和借用汉字的笔画,重新创制的全新方块文字,一共有6000多字。西夏文的特点是笔画繁琐、结构复杂,大多数字在10画以上,而且喜用撇、捺,没有汉字常用的竖钩。自元朝灭西夏后,西夏文就被元统治者强制废除,直到1804年,才由清朝史地学家张澍在一家寺院的古碑亭中发掘出来,并逐渐受到古文字学界的关注。建国后,有人在北京居庸关长城过街门洞上的六种石刻字体中,发现有一种就是失传已久的西夏文。但目前,国内能熟识西夏文的只有10人左右。
在此次西夏文物精品展览中,人们不但能见到珍贵的西夏文碑石,还有用西夏文书写出的世上最早的木活字印刷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
“独占鳌头”识“鳌头”
“独占鳌头”,是中国人最常用的贺语祝词之一。但许多人可能从来不知“鳌头”是何形象。此次西夏文物精品展览中,将“鳌头”从“塞北江南”搬到了“真正的江南”上海。其实,这“鳌头”的学名叫做“鸱吻”,质地为陶底,表层施有绿色琉璃,釉面光滑滋润,形态为龙头鱼尾形,“龙口”张须露牙,双目圆睁,形象威武生动,大有“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确实称得上“龙头老大”。这个琉璃“鳌头”在广州、深圳展出时,工作人员发现有许多观众冲着鳌头默祷。细问之下,才知他们都希望观此“鳌头”后,事业、学业能“独占鳌头”。
“瓷蒺藜”威力似地雷
党项是我国古代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但它之所以能够建立起一个强大的西夏王国,却得益于不少自制的军器火器。“瓷蒺藜”就是一个类似近代地雷的有着巨大威力的武器。在《西夏文物精品展》布展现场我们看到,这种只有拳头般大小的圆球形瓷体表面几乎全部呈钉状,唯有接地处扁平,以便置于地上而不翻滚。作战时,西夏人将它抛到地上,当敌人马军进攻时,马蹄就会踩中蒺藜,导致人仰马翻。元太祖成吉思汗曾多次征讨西夏无功而返,最后一次更是直接被蒺藜掀下马,不久便因病而逝。虽然“瓷蒺藜”直接导致了后来蒙古大军对西夏人和西夏文明实施了灭绝性的毁灭,但它的威力也可见一斑,因此在军事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向现代展示古老――访宁夏博物馆副馆长李彤
前日,宁夏博物馆副馆长李彤一行五人携古老而神秘的145件文物珍品,从秋高马肥的塞北高原银川飞抵上海。他们将向上海展示与古印加文化、玛雅文化齐名的,曾经在中国古代盛极一时的神秘西夏文化。而我们有幸趁他们开箱布展之际,一睹从未见过的西夏文物精华的风采,并倾听身为西夏史研究学者的李彤先生讲述与西夏文化有关的许多故事。
李彤简述说,早在古老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宁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河套文明”。800多年前,党项人元昊率众开创了西夏王朝,建都银川,设文字、制服饰、定礼仪,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依贺兰为固”,构筑了一个与宋、金三足并峙的强大封建国家,并顽强地存在了189年。
李先生介绍说,1930年代开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西夏考古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学科―――西夏学。“经过许多前辈学者数十年苦心孤诣地发掘、研究,我们不仅发现了许多文物,而且发现了这些文物中所沉积的历史文明。虽然绝大部分早年发掘的西夏文物精品由于各种原因已流落海外,还有部分散失在民间,但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此次展出的展品,已经汇集了国内现存可供展出的西夏文物中的最精华部分。”
我们在布展现场所看到的展品,如存世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大方广佛华严经》、举世无双的鎏金铜牛、人像碑座、琉璃鸱吻、瓷蒺藜,以及普贤坐像莲花等8尊鎏金佛像,无论是质地、形象、内涵,都可说是“见所未见,无与伦比”。这也正印证了许多先哲所说:“历史是不会消亡的。古老的文明总会以种种方式,向现代展示它的痕记。”
最后,李馆长带着浓重的感情色彩说:“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上海市民能够在国庆前后,到规划展示馆来,亲身触摸古老,感受历史文明中特别辉煌灿烂的一脉!”
图为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地开箱,展现出国宝“鎏金铜牛”
宁夏博物馆副馆长李彤向笔者介绍已失传七百年的西夏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