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外资银行日长夜大
随着韩国外换银行、新韩银行及荷兰合作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上海的营业性外资银行已增至57家。有关人士透露说,另有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意大利圣保罗意米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的筹建申请已获中国银监会批准。这样,上海的营业性外资银行数量还将逐步壮大。外资银行在去年完成了规划制定、市场定位后,今年在上海的发展开始进入了实质性拓展阶段。
截至7月底,上海市已有的57家营业性外资银行中,获得经营全面外汇业务的外资银行有26家,获得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有34家,外资银行主报告行23家。此外,在上海所设的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已达74家,其中外资银行总代表处4家。上海的营业性外资银行机构数量已占全国营业性外资银行机构总数的30%,资产总额达226.25亿美元,各项贷款余额97.22亿美元,各项存款余额55亿美元,这些数字都占全国外资银行业务总量的半数以上。
目前,上海的外资银行营运资金总额达15.91亿美元,不良资产率仅3.31%,其中人民币业务不良资产率仅为0.87%,比全国外资银行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在上海银行业中也是不良资产率最低的经营群体。上海的外资银行在整体健康经营、稳定运行的同时,发展呈现出五大特点:
――网点设置稳步上升。今年以来,已有5家外资银行筹备设立分行,其中3家获批准;4家获准设立(筹建)支行、4家自助银行获准开业(筹建)、2家获准设立代表处。上海巴黎国际银行重组预计也在年内完成。
――新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特别是在人民币业务、网上银行业务、证券托管以及个人金融服务等方面发展更快。目前上海已有26家外资银行开办全面外汇业务,吸收个人外汇存款余额3.04亿美元,比年初增63.49%。34家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9家获准开办网上银行业务。全国5家获得QFII托管人资格的外资银行全部在上海。部分外资银行还相继推出了结构性存款、多币种账户、买方付息票据贴现、人民币账户透支、个人购汇等业务。
――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7月末在沪外资银行的人民币资产已达418.83亿元、贷款284亿元、存款202.45亿元。人民币业务已经成为外资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之一,人民币业务税前利润已占其全部税前利润的三分之一,其中8家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利润已超过外汇利润。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基本集中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由此进一步增强了上海与周边省份的经贸联系和金融辐射,并在某些方面弥补了中资商业银行划块经营而带来的辐射不强的缺陷。
――与中资商业银行多方合作进一步加强。许多外资银行更加注重寻找中资商业银行作为拓展在华业务的战略合作伙伴,弥补自身在网点、人民币资金清算、客户信息等方面的弱势。如花旗银行为了提高客户资金到账速度,安装了工行和农行的资金清算系统,工、农两行因此得到了手续费及获得人员培训机会,实现了合作双赢。
――投资环境的不断改进和长三角地区经济的日益繁荣、巨大的经济腹地和丰厚的业务资源,使新设外资银行及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管理功能向上海集中的态势更加明显。
随着我国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金融开放的继续深入,多数外资银行总行都有继续强化其上海分行管理功能的计划,并继续推动业务创新,包括网上银行服务、高收入群体的个人金融服务、中间业务、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与特色业务以及参与货币和资本市场业务等。可以预计,上海的外资银行将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