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上海市民积极建言 为治理交通“献一计”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46

  上海市民乐做“诸葛亮”,为治理交通“献一计”热情高涨: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开展“我为交通献一计”活动20天来,本市有关新闻媒体收到市民来信和电子邮件445封(件),其中本报收到200封(件)。广大市民以城市主人翁态度,积极建言献策,帮助政府破解难题。交巡警总队负责人感慨:申城交通秩序改善大有希望!
  衣食住行,百姓牵挂。给《解放日报》发来信件和电子邮件者中,既有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出租车司机,也有士兵、离休干部、公司职员、公务员。话题涉及法律、法规和执法、交通设施建设、舆论监督、公民自律等。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上海西亚宾馆财务部陈奇经常看到,一些司机特别是外地司机由于不熟悉上海的道路,往往走“冤枉路”、“回头路”,不但加重道路负担,更导致违章行为的发生。他建议:建立一个类似“114”的交通“导航站”,利用网络和电话提供出行指导。市民李建定在电子邮件里毫不客气地批评某些执法人员也违反交通法规,希望提高执法者的素质。上师大附中高三学生范文杰经仔细推敲,郑重地在邮件中提出,上海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实行上班时间错开制,同时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体系建设。署名“水告”的市民投寄了4份建议,呼吁不要用公车接送孩子上学,机动车右转弯不要急吼吼……许多市民希望,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时刻牵挂群众的出行难,要借这次市民贡献“金点子”的机会,扎实推进管理改革,把“人民交通为人民”的承诺真正落到实处。
  不少来信调查细致,内容丰富,言谈也专业。笔者案头有封制作精美、内容翔实的《排堵保畅36计》,作者是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的毛羽丰。他将目前的标志标线难以看清、公交线路瓶颈太多、行人交通意识过弱等问题一一列出,还针对每个问题提出对策。比如,在一些大公交车站点改上车买票为买票上车,减少车辆停留时间;根据实地测试结果,经常调整信号灯的变换时间等。
  “我为交通献一计”活动也吸引了外省市群众参与。天津市交通警察邓岭从网上传来一份建议,畅述在上海实施“自行车交通公共化”的设想,希望能为上海交通畅通有序作出贡献。
  面对群众的支持,市交巡警总队负责人表示,不辜负市民的信任,将抓紧协商研究,从中遴选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力争化为具体管理方案。本报也将继续刊登市民的“金点子”,并将大家的意见、建议及时转给市交巡警总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