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实施认定制度加强融资功能 上海孵化器酝酿"变脸"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54

  上海孵化器不仅要把“科技金蛋”孵化出来,还要把“科技鸡雏”养成雄赳赳的“小鸡”。9月13日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透露,年内上海26家科技孵化器将逐步实施“变脸”,引入竞争机制。
  认定孵化器资格,打造精品孵化器。“科技金蛋”能否变为“科技金鸡”,老母鸡的抱窝水平是关键。上海孵化器来源众多,既有政府创办,也有高校设立,还有企业兴建,水平参差不齐。为进一步提升孵化器水平,有关部门已计划对本市孵化器实施年检认定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对于认定优秀的孵化器将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不合格孵化器将取消优惠政策。同时,将着力打造精品级孵化器,提高孵化人员素质,使其不仅能做创业“保姆”和“管家”,还要能当“导师”,手把手教科技企业闯过创业险滩。
  突破孵化器发展瓶颈,重点是加强孵化器融资功能。市科委和各孵化器已着手建立总盘子为2000万元的孵化专项资金,作为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可吸引商业银行1.6亿元贷款授信额,为注册资本在三十万、五十万元的小企业解“燃眉之急”。同时通过增资扩股方法,建立3000万元左右的孵化风险资金,并吸引社会资金,为孵化器企业的成果转化助一臂之力。有关部门已着手研究和制定上海孵化器发展规划,在孵化器规模、孵化人员专业水平方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给予指导性意见。上海孵化器协会也将成立,使上海孵化器专业化、网络化水平更上层楼,并通过协会力量,加强孵化器工作者的培训和培养,加强与海内外孵化器的联系。
  延长孵化期限,强化毕业企业“野外生存”本领。按照现行规定,在孵企业的“学期”为3年左右,但调查发现,多数毕业企业不愿离开孵化器,一旦离开,相当部分的企业存在生存困难。这是因为“毕业”标准较低,企业翅膀还不硬。为此,上海孵化器已考虑“3+2”孵化模式,对3年在孵期满的企业进行2年“野外生存”适应性培育,使在孵企业从稚嫩的“科技鸡雏”变成雄赳赳的“小鸡”,再“放归自然”,以提高科技企业存活率,加速进入发展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