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阿拉代表着上海"---记活跃在民族运动会上的申城新人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27

  开放的上海海纳百川,新一代上海人的概念也在更新。民族运动会上海代表团的人员组成,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这里,既有婚嫁到上海的“外来嫂”,也有部队战士和外来民工―――他们都有一句口头禅:“阿拉代表上海。”
  
押加队的农民工
  押加比赛起源于西藏。在藏语里,押是“拉”的意思,加是“脖子”,顾名思义,就是“用脖子拔河”。前几届民族运动会,上海没有参加这一项目的角逐。今年,组队的任务落到了普陀区。该区面向全市“招兵买马”,来自龙吴港的4名土家族装卸工脱颖而出。
  张永海、黄光道、代安江和张启配年龄都在30岁左右,他们的打工生涯可谓丰富多采:去新疆挖过煤,在内蒙古搬过砖,后来又到龙吴港扛大包。这次来宁夏,他们又创下了两个第一:第一次当运动员、第一次坐上飞机。
  龙吴港的同伴羡慕他们,家乡人称赞他们……自豪化作动力,他们都发誓要赛出好成绩。前两天,张永海、黄光道和张启配两战未胜,都不好意思打电话给家人;代安江赢了一场,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告诉妻子。
  
射弩队的防化兵
  “黄浦区组织射弩队?”今年初,黄浦区民族和宗教事务办公室接到上级的通知时,又喜又急。喜不用说了,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是光荣任务,急的是,短时间到哪儿去觅少数民族“神枪手”。
  上级要黄浦区组队,据说是因为“他们培养出了陶璐娜”。可是射弩和射击毕竟不是一回事,何况还必须是少数民族选手。情急之下,黄浦区首先想到了亲人子弟兵。海军上海基地防化营的3位少数民族战士赶来救场。
  张福财、白鹏和徐锡文也是第一次端起射弩机。但是,他们玩命练的劲头是没话说的。经过150天的挥汗苦练,他们基本上掌握了射弩技术。不过,比起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射弩手”,他们还有差距。在银川比赛时,看到对手百发百中,他们大呼“开了眼界”。不过,他们也明白这次参赛是“重在参与”。
  
滚灯队的外来嫂
  奉贤的滚灯是上海的“土特产”,起源据说和迎接太平军有关。本届民族运动会,滚灯是上海队的表演项目。奉贤区派出了一支11人的精干队伍,要让宁夏人民一饱眼福。“外来嫂”雷彩荣就是其中一员。
  祖籍江西的雷彩荣是畲族人,今年31岁,1992年到上海打工,后来嫁到奉贤区的新寺镇。听说区里要从全区700多名少数民族居民中选拔表演滚灯的队员,她积极报名。雷彩荣每次训练都特别认真,前一段时间上海持续高温,雷彩荣在蒸笼一般的体育场上苦练,手上被滚灯磨出了血泡,可她不吭一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