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民企做大的“舞台”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13

  首届“长江三角洲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论坛”日前在华亭宾馆落下帷幕。出席论坛的100多位民营经济企业家,无论会上发表演讲,还是会间交流感受,他们都有一个共识:上海,是民营企业做大的“舞台”。
  
  
现代企业氛围――摆脱家族制的理想环境
  
  家族制,是中国民营企业初始发育阶段重要模式,“上阵父子兵”的结构演绎了众多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创业故事。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完善,民营企业的家族模式也越来越暴露出其后劲乏力以及与市场经济不合拍的弊端,使民营企业在不断增强竞争力的同时,难以抛弃谨慎、封闭和保守等不利企业发展的观念。
  
  浙江新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丽华的演讲告诉我们:现代企业制度相对完善的上海,是民营企业突破现有桎梏,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摆脱家族色彩的理想环境。新湖集团进入上海后,深受上海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在制度上很快摆脱了温州民营企业的家族色彩。今天,他们有了总投资40亿元、建筑面积达90万平方米的“新湖明珠城”,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列车被命名为“新湖明珠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有了开放和合作的企业理念。
  
  
高国际知名度――通向世界的“金色大桥”
  
  从1999年的全球财富论坛,到2001年的APEC会议,以及2002年的申博成功,上海的国际知名度空前提高。正因为如此,许多民营企业家在演讲和交流中反复提到:民营企业欲想走进世界市场,上海是最好的“桥头堡”。
  
  杉杉集团总裁郑永刚在论坛回忆,1999年他们在注册地不变的情况下将经营决策总部从宁波迁到浦东。依托上海的区位优势,他们很快实现了与日本伊藤忠商社、意大利麦匹公司等国际一流品牌公司的合作。杉杉集团走向国际化的同时迅速发展壮大,2002年被中国政府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500强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列第322位。
  
 
 综合资源优势――打造民企“航母”的港湾
  
  上海,是我国人才、技术、信息、资本、金融、市场等各种资源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演讲中,许多民营企业家认为,民营经济应对21世纪的经济浪潮,只有充分利用上海的资源优势并加以整合,建立起自我发展的经济联合体,形成自身的产业链,才有可能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航空母舰”。
  
  凯泉泵业的林凯文在演讲中谈到,当年他为使企业获得更大发展招兵买马时,在温州却没有招到一名专业技术人员。然而,当他一到上海,众多的优秀人才让他喜出望外,这其中不仅有本地的,还有外地的甚至外国的。于是他很快来到上海,在一间租来的大仓库里开始了凯泉泵业的创业历程。今天,凯泉的年销售额已达6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水泵行业“航空母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