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市交警部门调整路政设施缓解拥堵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59

  “老虎口”、“瓶颈口”、“肠梗阻”……一个多月前,记者在对高架道路10大拥堵节点逐一探访时,这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近日,市交巡警总队对症下药,通过交通组织优化和路政设施调整,使高架节点拥堵状况明显缓解。8月18日,记者杀个“回马枪”,对其中的3大节点进行了回访,感觉好了许多。
  “老虎口”动小手术
  中山北路沪太路口,车流、人流依然繁忙,但争道抢行、人车混杂的现象却不见了,从内环高架外侧下匝道下来的车辆,鱼贯而行,畅通有序。高架一大队民警赵扬说,最近我们对这个“老虎口”动了下“小手术”,拔掉了几颗“虎牙”:一是拆除了下匝道口120米长的隔离墩,给右转弯车辆更大空间,加快了车辆分流速度;二是将路面原来的虚线改划成虚实线,使违章变道明显减少。现在,高峰时段高架上车辆排长队现象也很少见了,路口民警只要管好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秩序,不必再为高架堵车烦神了。
 
 进隧道不再混乱
  延安路高架福建路下匝道有2条车道,一条直接进入隧道,另一条通向外滩方向。由于早晚高峰时段绝大多数车辆要进入隧道,而驶往外滩方向车辆不足30%,致使高架车辆严重拥阻,违章变道现象屡屡发生。交巡警总队领导实地调研后,决定重新调整这一特殊路段的交通。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调整后,原来的“外滩”两字重新漆划为“隧道外滩”四个字,在下匝道与地面道路之间,划有一条停车线,线后面写有“红灯停”三个字,在进隧道口上方,装有2组信号灯,如果下匝道内侧信号灯显示为红灯时,相应车道车辆停在停车线以内,而下匝道外侧车道车辆进入隧道或向外滩方向驶去。据记者测算,在一分钟内,一条车道通过的车辆就达到32辆,比以往提高了30%。
  排堵要借各方合力
  当我们驱车再次来到车流量密集的内环高架宛平南路下匝道口,只见一辆接一辆的机动车川流不息,8月8日这里的交通标线调整后,效果究竟如何呢?一位姓刘的司机对记者说:“我每天开面包车从这里经过,原来不允许调头,一直要开到上海体育馆附近调头,要走许多冤枉路。现在下了匝道允许地面调头,方便多了。”记者发现,高架近宛平南路匝道右侧取消了导流线后,在地面改成了虚实线,稠密的车辆就此得到了合理分流,司机可选择的道路无形之中扩大了。
  徐汇交巡警支队三中队民警王青周向我们反映,新的交通标线漆划后,车辆分流,缓解了交通拥堵状况。然而,宛平南路尤其是中山南二路至斜土路一段,交通高峰时拥堵依然严重,因为这里是二车道,从龙吴路方向过来的机动车无法分流,再加上宛平南路下匝道小转弯过来的车辆和中山南路大转弯过来的车辆,三支车流都汇入宛平南路。此外,44路公交车在此设置了零陵路、斜土路两个站点,相距仅200米,车辆进出、滞留,必然使本已拥堵的车道雪上加霜,执勤民警已将这一情况向有关部门汇报,不知何时能实现“二站并一站”或迁移,据说这里还将有市政工程施工,要将现有的二车道变为一车道,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