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街建筑恢复明清、民国风格
记者6日获悉,南后街沿街保护性修复工程将于本月基本完工,12月全面完成,目前沿街商铺开始全面招商,力争春节开街,再现其“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的历史风貌,续写这条古老文化街市的繁华。
南后街南北贯穿三坊七巷,全长660米,作为福州花灯发源地和福州传统文化的商业街,从宋至今长盛不衰。历史上三坊七巷的居民多为缙绅官眷、巨商富户,因而南后街古旧书店、印书作坊和裱褙店密集。此外,这里还是传统元宵花灯集市,光有记载的花灯店就有20多家。元宵的灯市、中秋的摆塔,为南后街增添了儒雅的气息。
据介绍,以前南后街宽仅三四米,街两头做生意,用扁担就能把货勾过来。到上世纪20年代,才被拓宽至10米。此次南后街保护性修复工程保留了其原有的道路宽度和南北走向,传统肌理没有改变。作为三坊七巷的中轴线,南后街将恢复其传统文化商业街的风貌。
为此,三坊七巷管委会对南后街两边的老建筑,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水表厂对面的叶氏名居,历史建筑——吉庇路口的蓝建枢故居、衣锦坊口的董执谊故居、米家船和青莲阁裱褙店、郎官巷旁的永嘉玻璃店等共13处5500平方米的老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对与三坊七巷总体风貌不协调的建筑予以拆除,并按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重新设计、更新为与总体风貌相协调的建筑。此外,还将在南后街北入口(杨桥路)以及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衣锦坊、文儒坊各坊巷口,做福州传统风格的牌坊。
将引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业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作为核心保护区的南后街两侧现已形成2万多平方米的沿街商铺,今后将对其经营业态加以控制,主要经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业,打造福州旅游文化的名片。
南后街沿街店面有楼上楼下式,沿街一层皮的;有单层的前店后坊式的。沿街店面将引回南后街、三坊七巷的老字号商铺,引进、销售、展示寿山石雕、脱胎漆器、木雕、软木画等传统工艺。市工艺美术中心将开设民间艺术馆,展示、销售福州三宝;恢复经营古籍善本的书店,引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古玩字画、当铺、茶艺、明清仿古家具、金银珠宝等商铺。
在澳门路以西到通湖路,沿安泰河边,是三坊七巷风貌协调区,将规划引进福州传统风味小吃、闽菜、高档餐饮、酒吧、咖啡厅等餐饮业。(綦芬/文 陈建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