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陆基水产养殖技术,是一种全面摆脱自然海、淡水水域,采用全封闭式水循环,运用高新技术组装的环保型、集约化养殖技术,体现了节水、环保和高密度养殖的要求。它的特点是养殖水体循环利用,不投放药物和激素,排放水体经过处理对环境无污染。
由市水产研究所、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经过科研攻关自主研发的陆基水产养殖模式,2001年12月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技术还获得了发明专利和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更为可喜的是,在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和国家科技部项目的共同支持下,这一集高投入、高产出、高科技于一身的现代化水产养殖新模式,已在上海市浦东、奉贤和青浦建造了总面积近万平方米的陆基水产养殖基地。
今年3月,拥有5000平方米水产养殖车间的上海浦东陆基水产养殖公司通过承担科技项目,应用陆基水产养殖技术,依托浦东机场的临空地域优势,建造了集养殖、观光、贸易多功能于一身的陆基水产养殖产业化基地。该基地由36套独立的陆基水产养殖系统组成养殖车间(一套系统组成一个18立方米的养殖池,其产量相当于一亩鱼塘),可以节约用水95%,循环利用率达到99%,满足了多种鱼类如淡水鱼、海水鱼(不同盐度)和暖水鱼等的养殖需要。如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红吉、匙吻鲟、美国红姑鱼和罗非鱼(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各国推荐养殖的鱼类之一)等名特优海、淡水鱼新品种,在科学、健康、生态的养殖模式下生活得十分舒适。为继续开发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水产品,扩大后备力量,今年,该公司将再试养海水石斑、牙鲆、大菱鲆等名贵水产品,加快新型现代水产养殖示范窗口的构建步伐,为拓宽出口创汇渠道,开拓上海鲜活水产品集散、配售、贸易产业奠定基础。
据统计,目前市郊水产养殖面积为63万亩,其中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60%以上。到2005年,上海特种水产的产值将占上海市水产养殖业总产值的70%以上。陆基水产养殖的应用,将会大大提高特种水产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为丰富市民餐桌,提高水产经济效益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