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科技馆着力打造吸引观众走近科学的氛围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60

  因SARS而闭馆一个多月的上海科技馆近日重新开放。重新开馆后的科技馆上演了两出重头戏:一是以全新方式展出八万件生物标本,重现原上海自然博物馆标本藏品中的精华;另一个和SARS有关的“科学与健康同行”系列科普活动。
  上海科技馆重新开馆后的一系列举动,非常鲜明地给观众一个信息,那就是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功能进一步增强,它为提高市民科学素养和文明素质正发挥其重要作用。
  
建馆后的三个“热点”
  
投资17.55亿元建成的上海科技馆,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科技馆,它的硬件设施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科技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了开馆短短两年中的几个热点。
  建成伊始,最大的热点是中国政府在这个公共建筑内主办了APEC会议。这次会议让各国首脑亲身感受了改革开放为上海、浦东带来的巨大变化,上海科技馆的亮相可以说是“国际级”的。
  第二个热点,是人潮如涌的新馆效应。新奇的寓教于乐的全新展示理念,吸引了上海及全国大批量观众,由于“APEC效应”,售票处每天都排起了“长龙”,上海科技馆几乎成了上海又一个旅游胜地。
  本来,上海科技馆在今年5月的科技节期间,就准备推出他们的第三个“热点”―――科普教育,重点发挥科技馆科普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两个基地”的作用,进一步突出科技馆的本色。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SARS,推迟了原定在5月举行的许多科普活动。但SARS却又给人们一个启示,那就是提高人们的科学、文明素质对于健康是何等的重要,进而促成了这次“科学与健康同行”系列科普活动的开展。
  重新开馆后的上海科技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自然博物展示和科普教育含量大大增加。藏品区的“标本精华展”,汇聚了包括古生物和地质、无脊椎类、昆虫类、两栖爬行类、鱼类、鸟类、哺乳类等八大门类共8万多件标本,是几代科学工作者收藏的珍贵自然遗产。“生物万象”展区新完成的水生态景观逼真地再现了三种典型的水生生态系统。“球幕影院”引进了用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天体电影,逼真、通俗地带观众探索宇宙奥秘。
  
科普教育一直是题中之义
  
上海科技馆在科普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年,科技馆的公众教育处就组织了各种规模的科普活动共10类320多场,参加的观众学生人数近两万人次,涉及了20余家合作单位。
  此外,“青年科技启明星讲座”、“动手做”活动、志愿者招募培训等活动,也一直未间断。科技馆的影响力还渗透到了海外。英国著名动物学家珍・古道尔专程来到上海科技馆,举办她的电影首映式及签名售书会。
  
协调社会资源,打造科普平台
  
从国际背景来看,迪斯尼模式在50年代崛起后,给传统的博物馆业带来巨大的冲击。迪斯尼创办近半个世纪了还是那么兴旺,反映了现代人需要休闲,需要刺激和新颖,需要不断更新的有创意的节目等时代潮流。博物馆、科技馆业也形成了向娱乐业学习的共识,提出了“3E”的新概念,即:education教育、entertainment娱乐、enrich开阔眼界丰富人生。
  上海科技馆一开馆就借鉴迪斯尼乐园以全新“制造快乐”的“3E”理念吸引观众,起点高,思路新。但摆在科技馆面前的重要课题仍是如何真正做好“寓教于乐”这篇文章。在即将推出的科普活动中,科技馆就在考虑用贴近普通人的方式来介绍科学。比如一般人总认为科学家的工作是很枯燥的,是像陈景润那样默默地付出牺牲,这些观念让不少人对科学敬而远之。但其实对许多科学家来说,探索科学是非常生动活泼趣味无穷的。科技馆为此正酝酿推出“科学是好玩的,探索是有趣的”主题,创造一个吸引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走近科学的氛围。
  此外,上海科技馆也在探索建立起一个合理的营运机制,更好地处理好公益性和经济支撑的关系,用令人满意的公益形象和教育服务获取社会的支持。藏品收集和展出、科学研究、展示、教育交流,这些都是塑造公益形象、也是需要经济支撑的重要方面。据悉,上海科技馆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基金会,接受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捐赠。最近,他们在筹办“科学与健康同行”的系列科普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社会团体和企业的慷慨支持。科技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正在实践中逐步开始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