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2003年7月11日是第14个世界人口日。围绕联合国人口基金确定的“青少年的性健康、生殖健康和权利”主题,本市召开世界人口日大会,以进一步推进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工作。副市长杨晓渡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市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在学校内学生中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特点为:一是逐步形成了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的工作局面。各级人口、教育、共青团、计生协会等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在结合本部门的阶段性工作重点中,开展了受广大青少年欢迎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同时抓住各种契机,先后联手开展了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正确婚育观,增强社会责任感”等宣传教育活动。二是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开展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本市中小学校、高等院校不同程度地将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等青春期教育纳入课程教育体系。据统计,本市95%以上的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三是向社区延伸,扩大教育覆盖面。全市232个社区学校或人口学校,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开设了青春期生殖保健、青春期家庭指导、艾滋病预防等专题讲座,全市244个综合服务站都增加了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指导。四是不断探索,创新教育和服务的途径与手段。在这方面主要有,开展具先进理念和方式的“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开通了全国首条24小时人工接听生殖健康咨询热线电话,《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展览走进大学校园,在电视广播开设的《生命之源》、《健康人生》栏目中开展青春健康教育。
副市长杨晓渡在讲话中指出,要抓住世博会这一展示上海精神、青少年风采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从推进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实现上海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高度,切实把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培育和塑造上海城市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让青春与健康同行,与塑造城市精神同行,与世博会同行,与上海发展同行,努力开创具有上海特色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