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4050工程:从就业走向创业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57


  7月2日,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业指导服务中心获悉,在今年推出的首批4050创业项目中,又有166个创业项目再次为本市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充分就业的机会。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4050项目已从“就业”走向“创业”,从“现场招聘”到“网上推介”,经历了两年多的4050工程今年“升级换代”了,将为本市促进就业工程再立新功。
  自2001年推进4050工程以来,本市通过政府搭建平台、构建“五人运作体系”模式、吸引社会各种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实现“多赢”格局,成效显著。两年多来,本市已先后开发了2000多个4050项目,培育了1万多个加盟连锁经营或独立开业的小老板,创造近6万个就业机会,吸纳5万多4050人员再就业,同时为营造具有上海特点的创业环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为进一步完善4050项目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各个劳动年龄段的、有开业愿望人员自主创业,以带动更多的4050人员实现就业、自谋职业,从今年起,上海市开业指导服务中心在新推出的166个“4050创业项目”中,突出“自主创业”内涵,加大市场化进程,淡化政府色彩。
  今年首批推出的166个创业项目有以下特点:
  老项目实行优存劣汰,57个成熟项目再次被推出。本市在推进4050工程中,先后支持和培育了400多个连锁加盟经营项目,不少项目单位也在4050平台上获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但也有部分项目因经营不佳或单位诚信问题被市场淘汰。经过市场优存劣汰,其中有57个项目较为成熟,经咨询公司对两年来的经营和社会效益重新评估后,再次向社会推介,占今年首批166个项目的三分之一。
  服务型、商贸型创业项目占主导。在166个项目中,有159个属服务类,95%是贴近市民生活的项目,如小型连锁餐饮、零售配送、健身美容、洗衣织补、居室装饰设计、居室保洁除污、玩具租赁、汽车保洁装饰、摄影彩扩、家政护理、维修安装等。
  科技含量逐年提高,适应青年创业的项目逐步增加。在这次推介的创业项目中,计算机维护、多媒体制作、数码技术应用、小工艺品制作、手机维修美容等30余个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引起年轻人的创业兴趣。
  小型连锁加盟项目仍是首批创业项目的“主打产品”。连锁加盟是当前企业品牌扩展的“热点”模式,一些有自主创业积极性的4050人员在寻找项目遇到困难时,与连锁加盟企业有机结合,在4050创业平台上形成“共赢”的“亮点”。这类创业项目将不断地吸引和激励更多的人以此为起点,走上创业之路。
  此次推出的首批4050创业项目,采取了与众不同的网上推介方式:所有的创业项目在上海劳动保障服务网“开业指导”频道(
www.123333.gov.cn
)登载,有意创业的市民可以不出家门,在网上直接查看创业项目的详细资料,并可通过网上报名,预约参加项目的推介会。
  为提高创业成功率,市开业指导服务中心在原有的“先培训、后招标”的基础上,会同各项目咨询公司制订完整的创业项目培训计划,将对初次创业人员进行从心理素质、创业要素到经营管理技巧的强化训练,并在开业准备和后续经营管理等方面实行跟踪辅导。市开业指导专家志愿团也在“上海劳动保障服务网”上开设专家网上咨询,为初开业者排疑解惑。
  
八大措施鼓励吸纳失业人员
  为帮助再就业,让更多的创业者能顺利迈出创业第一步,上海市政府近年来还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就业政策措施,对就业者、创业者鼎力相助。
  在鼓励自主创业方面,上海努力构筑开业指导服务平台,依靠社会力量,为以4050人员为主的开业者出点子、出资金、定项目等,目前已招募了503名专家志愿者和31个团体单位,为3万多人次提供了开业指导服务。此外,上海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目前非正规劳动组织已达1.85万个、从业人员达20.3万人,其中有千余家已经转化为小型、微型企业。上海还率先探索举办培训班,依托社会力量强化对创业者培训。
  在鼓励劳动者提升技能素质方面,上海从今年开始实施“技能振兴计划”,力争到2005年,使高级技能人员占技术性从业人员的比重,由目前的8%提高到15%左右。培训重点将由4050群体转向青年,培训内容由转岗、上岗培训转向中高层次技能的提升,培训目标领域由传统制造业转向核心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在建立弱势群体的就业托底机制方面,上海实施“政府购买”
  社区内保安、保绿、保洁、保养等公益性岗位,就地安置依靠自身能力无法就业的就业特困群体。目前已“购买”了10万个就业岗位,今年就业托底的重点是特困家庭的就业特困人员。
  在鼓励市场就业方面,上海大力完善职业介绍网络,使之成为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重要渠道。目前这一网络包括1个市级职业介绍中心、46个区(县)级职业介绍所,平均每天接待超过2万人,求职者在其中任何一个所(中心),都能查到全市用人单位实时发布的用工信息。
  今年4月,上海举行了促进就业工作会议。会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制定了八个配套文件和相关操作措施。这些配套政策目前已陆续启动,预计在下半年将发挥效应,从而进一步推动岗位的增加。
  这八条措施中,在鼓励企业吸纳劳动力方面含金量颇高的政策主要包括:
  失业、协保等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所得税,同时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费用。
  新办服务型企业当年新招用失业、协保等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和税务部门审核,3年内免征企业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当年新招用失业、协保等人员比例不足30%的,根据招用人数,按一定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
  现有服务型企业新增加岗位,当年招用失业、协保等人员达职工总数30%以上,并签订3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认定审核后,可按一定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
  对都市型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按使用本市失业、协保等人员的比例,3年内给予一定的房租补贴或开业贷款贴息,最高为每人每年2000元。
  对企业当年新招用失业、协保等人员达到50%,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3年内免缴企业所得税。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吸纳安置原企业富余人员占职工总数达到30%(含30%)以上的,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提供动态跟踪服务
  为再就业的“小老板”免费提供创业咨询的上海开业指导专家志愿者团,经过3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126人壮大到了现在的573人,其服务时间也从过去的每周六免费咨询,发展到一周六天咨询;服务方式也从过去的创业前咨询评估,发展到专家与创业者“结对子”,在创业中提供动态跟踪服务。
  上海市开业指导专家志愿团是在2000年5月成立的,到目前为止,前后已经发展了六批。记者从开业指导专家的通讯录上看到,担任志愿者的专家来自不同的行业,有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律师、社科院的研究人员、复旦大学的教授、银行负责人,以及烹饪协会的“烹饪大师”。正是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为申城的4050工程和再就业创业者,提供一流的创业咨询服务。王震寰说,开业指导专家的咨询地点就设在天山路1800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培训中心。创业者可以“登记约见”,一周内,为创业者提供所需要的专家咨询。
  据悉,市有关部门规定,从今年起,所有的4050创业项目,不仅要经过财务咨询公司的咨询评估,创业方案还必须经过行业专家的咨询论证。增加这一“法定程序”,目的是为了让创业者尽可能减少创业风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