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城市精神有效载体:信息化推进社会诚信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49

  若要评选当今国内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十大语汇,“诚信”理应占有一席之地。在年初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十多位代表、委员同时提交了有关诚信问题的议案、提案;而搜索引擎google收入的相关文章更是多达34.8万篇。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
  在目前的营商环境中,不少企业在经济交往中不得不放弃现代信用,重新选择以货易货、现金交易等传统交易方式。据统计,我国近年来合同交易只占整个经济交易量的30%,合同履约率只有50%左右。此外,企业逾期拖欠银行贷款大幅度增加,贷款收息率下降。诚信缺失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城市精神的有效载体
  
  上海,作为整个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核心,在经历了两个“三年大变样”之后,社会经济实力已迈上了更高的台阶。进入新世纪,2项新的使命――承办一届最精彩最成功最难忘的世博会,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都对上海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长三角”周边地区的发展,眼睛如果只盯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不少人会觉得上海的商务成本偏高,投资潜力不大。因此,上海应该重塑“人无我有”的独特优势,例如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规范的市场环境等,是实现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引擎。从某种意义上说,拥有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就好比有了与国际市场交流的“通用语言”,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经营效率,从而相对地降低商务成本和社会管理成本,直接或间接地带动经济增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形象的塑造维护,以及城市竞争力、凝聚力、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不仅仅取决于经济结构与产品质量的优化、地理气候、交通环境的优越,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经济是否具备诚信环境,诚信品级是否在竞争圈内形成共誉。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低下将成为城市经济的大忌,也是对外开放、交流的重大隐患。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盛,市无信不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以市场为基础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形成的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以信用的存在为前提。一个高效率的市场必定是一个信用良好的市场。一个信用缺失的市场,肯定是一个效率低下的市场。信用缺失导致交易成本提高,严重时还会导致交易链的中断。交易链中断,一旦波及到整个城市经济,就会导致经济的衰退和竞争力的衰弱。
  诚信体系建设事关上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局,它是体现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法制化水平的综合性标志,反映了上海与征信国家(地区)经贸方式的接轨程度、市场经济高级形态的发育程度、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程度和法律制度的成熟程度;它还是塑造城市精神的有形载体,承载了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信用有价的现代文明、责任政府的高效管理和社会发展的自律机制。
  
  
征信产业潜力巨大
  
  建设社会诚信体系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但这决不意味着都要靠政府来“埋单”。恰恰相反,它将有力地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催生一批独立于政府和经济主体之外的第三方机构,承担信用记录归集、信用状况评估、信用报告提供等专业服务,衍生出市场调查、商账催收等新型服务业态。
  以美国为代表的征信国家经过16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征信服务产业链。企业的上市、发债、贷款、交易等活动,个人在获得信用卡、保险、消费信贷、求职等过程中,均大量使用信用报告。资本市场上的穆迪(Moody)、标准普尔(Standard&Poor),商业市场上的邓白氏(Dun&Bradstreet),消费市场上的全联(TU)等独立的中介信用公司,都成了响当当的国际性品牌。据统计,美国信用服务行业每年的营业额已高达数百亿美元。
  与之相比,目前我国的信用服务还有很大差距。作为国内惟一获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城市,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日均查询量约4000份,仅相当于美国全联150万份的0.27%。
  研究发现,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社会经济活动的20%――30%靠信用交易实现,并开始出现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社会需求;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这种需求便非常强烈。上海现在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其他东部沿海省市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的也不在少数,这些都说明我国信用服务行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信息化是基础
  
  在长期的监管实践中,我国一些政府部门及行业组织曾分别推出了各自的信用评价体系,如工商部门的“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商业系统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金融管理部门的贷款企业资信等级评估体系和联网查询系统,消费者协会的“服务诚信先进企业”等,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诚实守信的营商道德,但终因缺乏一个规范开放的信息平台而难以发挥更大作用。
  现在,有了大型数据库、计算机互联网,有可能建立起覆盖众多部门的社会联合征信系统,可以完成从归集信用信息、研发信用产品,到使用信用产品的全过程。
  社会诚信体系与社会信息化有着共同的特征,而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更需要当代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专家指出,必须积极地利用这一技术,建立起专业化的资信信息机构和组织系统,为交易企业和个人提供信息服务。资信评估机构应客观公正独立地为企业和个人传导信息,为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构筑起一道信息屏障。与此同时,政府也要注意整合社会信用资源,防止政府相关部门垄断信息,造成人为分割和重复建设的浪费。管理市场经济也要改进工作方法,凡是能够公开的、上网的信息,都要通过互联网平等、对称地提供给企业和个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