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人们普遍期待的5月份经济走势,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工业生产产销两旺,投资和出口增势依然强劲,利用外资表现良好,市场价格保持平稳。但与此同时,“非典”对本市经济的影响有所扩大,经济增速比上月略有下降。
初步测算,5月份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5.69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较4月回落1.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的部分行业受“非典”影响有所扩大。至此,1至5月,累计实现GDP2311.84亿元,同比增长11.6%,增幅虽然比1至4月降低了0.3个百分点,但是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快了1.7个百分点。
解读数字可以发现,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5月份,本市工业实现增加值231.36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比上月快4.5个百分点,拉动经济总量增长7.4个百分点。
外商及港澳台商工业企业和区县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当月,外商及港澳台商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94.53亿元,增长28.4%;区县工业完成产值376.49亿元,增长31%。
第三产业内部“此消彼长”。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等受“非典”影响加大,但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和软件服务业等,当月增速分别达到11.1%、10.4%和14%,有效缓解了“非典”疫情对第三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消费品市场增速减缓,餐饮业受冲击很大。全市5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3亿元,同比增长4.2%,增幅较上月下降4.2个百分点,为去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增速。其中,餐饮业零售额10.55亿元,下降27.9%,降幅比4月份扩大了15.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加快,房地产市场供求两旺。5月份全社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44.01亿元,同比增24.9%。1至5月,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5.02亿元,同比增长23.2%。房地产市场供求两旺,前5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497.37万平方米,增长10.5%;商品房销售额222.15亿元,增长33.2%。
对外经济发展态势仍然较好。5月份,本市外贸出口总额预计达到40亿美元,同比增长70.4%,增幅比4月份加快8.2个百分点,为1990年以来的当月最高增幅。5月份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518项,合同金额8.54亿美元,实际到位金额6.67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月增长1.1倍、12.9%和60%。
对于未来的经济走势,市统计局专家态度是谨慎乐观。他表示,上海“非典”疫情已进入平稳可控状态,加上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相信市场热情会逐步恢复,“非典”对本市经济的影响从本月开始应该呈逐步下降趋势;当然,一些间接影响还在累积,尚未完全显现。他相信,只要疫情不出现反复,上海全年经济仍有可能保持两位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