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非常”高考气定神闲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90

  高考,6月7日拉开帷幕。
  第一次,考场外不见众人摇扇擦汗、抹清凉油的盛夏图景;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气定神闲;
  第一回,考生被要求提前一小时到试区,进门还要交验“健康表”,测体温。大多数考生的表现依旧是气定神闲。
  首次6月高考,再逢“非典”时期,今年高考因此成为各方焦点。
  6月高考多份凉快
  上午8点不到,上师大附中考点门口,就已等候着许多考生,等待试区“放行”。与前些天相比,天有点热,但稍作休息,热意便消了。往年,扇子、矿泉水、擦汗毛巾是必备品,而今年许多考生“轻装上阵”。“六月考,天气好,更有利于发挥”,考生和家长们都这么说。
  上海中学的何老师赶来送考,这是他带的第二届毕业班。在何老师的记忆中,上一届毕业班学生在学校的最后复习阶段,电风扇吹得呼呼响;送考时,自己汗流浃背,还担心一些体质弱的学生会不会因为天太热而晕倒。今年这样的担心显然不必要了。“提前一个月高考,会不会影响到考生复习?”记者问。何老师说,高三大部分时间用于对高一、高二学习内容的整合,学生前两年就把基础打好,老师在高三复习阶段进行适当教学调整,提高复习效率,高考提前就不会对学生有什么影响了。
  8点正,上师大附中试区的校门准时打开。一进门,便有指示牌将学生分成几路;考场前的操场上,排列着四个体温测试点;红外线测温仪对着额头照一下,每一、二秒钟就过一个人;8点15分左右,700多名考生全部通过了测温。
  8点35分,考生们开始进入考场。听说考场在考试前一晚进行消毒,早上7点便打开门窗通风;头顶上电扇悠悠地吹,送出阵阵清风;往年放在教室里用来降温的冰块,今年也“退休”了。
  “非常”时期多份心思
  早上7点30分,设在市教育考试院的“高考现场指挥部”内,工作人员已全部到位。在开考前的1个多小时里,仅有一位家长打电话反映,因为早到,考场还封闭着,上厕所遇到麻烦,工作人员马上帮助解决了难题。“事先做好大量工作,才能确保高考井然有序。”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说。各区高招办内,区领导亲自坐镇;考务、卫生、公安、环保、督查等部门协同作战,织成一张“护考网”。
  两个“小插曲”在普陀区被工作人员很快化解。“插曲”一:区里有三胞胎参加今年高考,分别在曹杨二中和甘泉中学两考点;三胞胎中两人换错了书包,到试区一看,傻了眼,准考证、身份证、健康表全错了。考区工作人员马上与110联系,20分钟,两只书包回到了“主人”的怀抱。“插曲”二:为降低考生密度,曹杨中学今年成为新考点,学校有前后门,分别设在普陀区和嘉定区,从后门走到前门要花半个多小时。照说,该从前门进场,可10多位粗心的考生却走到了后门,幸好考区工作人员有先见之明,早早派了面包车在后门等候,把走错门的考生接走。
  全国卷考点培进中学设有体温超过38℃考生的专用考场,门口鲜红的门垫引人注目,“这是特别准备的消毒门垫,用消毒液浸泡过的。”一位考生复测体温:39.7℃!这名从安徽蚌埠赶来的考生小戴拿出病历卡,原来是急性扁桃腺炎,发烧已有3天。初步检查发现,这位早晨吃过药的考生精神不错,能够参加高考。9点开考铃一响,小戴穿着两用衫坐在专用考场里,在两位戴着口罩和手套的监考老师陪伴下,开始答卷。
  特别考生多份考验
  今年的考场,还有一批特别考生经历着一场特殊考验。
  早上7点45分,位育中学外地考生小谢和其他外地同学一起,从天平宾馆出发,在老师的带领下,赶往考点。本市寄宿制高中首批招收的200多名外地学生今年参加高考,来自浙江的小谢是其中之一。学校对这些学生的思想关怀、心理疏导、饮食起居、功课答疑等事事想得周到,高考期间还让他们住宾馆,安排午餐,创造良好的环境。家长们放弃了送考之意,决定配合“防非”工作,将孩子交给学校“全托”。
  晋元中学殷旭凤同学的妈妈是市传染病医院的护士。5月23日,妈妈就进驻隔离病房了,爸爸又在闵行工作,路途远兼三班倒,照顾自然少了点。“我能照料好自己,以实际行动支持妈妈‘抗非’。”在复习迎考的日子里,小殷列了张时间表:复习、休息、运动、做家务,安排得科学合理。7号早上,负责高考期间免费接送小殷的强生出租车司机早早候在家门口,把小殷送到考场。小殷的妈妈值夜班,早上八点才走下岗位,女儿参加高考,做母亲的自然牵挂。与记者通电话时,她很放心:“我相信女儿有能力应付一切。通过这次特殊体验,我的女儿会更快成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