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如何规避输入性传染病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71

  上海作为一个人口密度大、对外交往频繁、外来人口众多的国际化大都市,如何避免遭受输入性传染病的冲击?副市长、市防治非典指挥部副总指挥杨晓渡6月7日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座谈,听取有关建立“非典”防治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建议。代表委员的观点是,需正确处理好几大关系:政府责任与市民责任、法制管理与自治管理、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必须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是关键,这样才能真正筑起防御之门。要提高市民个人素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教育要跟上,建议在中小学开设有关传染病防治的课程,培养健康卫生习惯,公共意识、公共道德、公共利益教育须长抓不懈。除市民自治外,还需有法制约束。要加强立法与执法力度,坚持《食品卫生法》等相关法律的执法力度,加强对无证经营者的处罚力度。
  必须强化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卫生体系,形成医疗卫生机构、基层社区群防群控体系。继续发挥与加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作用,街道与区卫生局要找好接口,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服务职能;强调条块结合;健康监督员可纳入志愿者队伍。社区、街道应密切关注、跟踪传染病病人的病情发展。
  代表委员还建议,强化城市的常态长效管理,加强信息透明化制度,坚持市政府发言人和新闻发布会制度,杜绝小道消息与流言蜚语;应加强对外来民工的管理等。
  会上,代表委员提醒,今后须处理好预防与医疗之间的关系,建设公共卫生体系也必须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不搞重复建设。
  会议指出,上海之所以在非典防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一方面是原来具备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是政府与市民、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必须坚持三个不放松,坚持两手抓,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尽快提高上海的公共卫生建设水平。在做好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非典”防治工作的同时,把“非典”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