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日前,上海市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副市长周禹鹏、姜斯宪出席会议。周禹鹏在讲话中指出:外高桥保税区和6个出口加工区是上海外向型经济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是形成大进大出格局的重要基地。发展加工贸易,在扩大进出口规模同时,对于增加就业、培养高科技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作为发展上海外向型经济的重中之重,充分用足国家和本市已给予的特殊政策,更好地促进本市外贸出口工作。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联席会议的职责是统筹、规划、指导、协调,要统筹考虑加工区、保税区建设、招商、发展问题,综合协调各方力量,做好建设和产业布局规划,指导加工区、保税区健康发展。2003年,联席会议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推动新增设的四个出口加工区按期封关运行。联席会议要督促、帮助四个加工区按市政府确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封关验收。对于加工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解决。
(2)加快实现通关电子数据联网。今年内,各加工区、保税区的信息平台要建成,并实现和市里的大通关平台联接,区内企业要做到无纸通关。
(3)进一步推进招商引资。一方面要在6月中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市计委、外经贸委、经委、上海海关等单位把国家已经确定的政策以政府的名义发布出去,以政府的力量推动加工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另一方面要放开手脚,彻底转变政府职能,涉及招商引资的权限,能下放的坚决下放。外经贸委要带头,对于符合产业导向、产品基本出口的鼓励类外商独资企业实行登记备案制。
(4)制定出口加工区管理暂行办法。从规范性文件,到政府规章,再到地方性法规,逐步完善加工区管理的法制体系,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斯宪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拓展出口加工区的功能,要努力促进加工区的内外结合。区外企业要成为区内企业的重要支撑,同时,贸易企业也能够在加工区大有作为。目前加工区数量增加,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协调,找准产业定位,避免过度竞争。要积极探索加工区与保税区的联动,形成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