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化”与上海新一轮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市,对于上海新一轮的大发展,实现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上海新一轮大发展,离不开法治化,离不开法治精神。
上海是改革开放的城市,是市场化的城市,是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城市。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一如既往地得靠法治的促进与法治的保障;市场经济应是法治经济;融入全球化经济必须恪守WTO的一切“游戏规则”。尤其是今后二十年,在WTO规则面前,法治兴则城市兴,法治衰则城市衰,舍法治精神而言国际化大城市、言大发展,只能流为笑柄,只是天方夜谭。
法治精神作为应有的上海城市精神,是一种追求法治完美、法治至上的精神,是一种高度重视法定权利与法定义务的精神。
法治完美有赖于制度法律文化、行为法律文化、心态法律文化、物态法律文化、主体法律文化的齐全发展与内在和谐。制度法律文化的齐全发展,意味着法律法规的完备、配套与有机联系、互相支撑;意味着上海地方法规对国家法律的完美落实;意味着整个制度性法律文化与上海发展各方面事业的法制需求的良好适应。行为法律文化的齐全发展与内在和谐,意味着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的一体化,尤其是意味着司法、执法成为立法效果的有力保障,而公民的自觉守法成为立法、司法、执法的最可靠基础。追求法治完美,还具体化为追求心态法律文化的科学性、前瞻性与先进性,其中包括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法治观念的现代化,等等。
法治精神的培育,在中国尚有许多工作要做。但上海要培育出现代化的城市精神来,非率先培育法治至上精神不可。法治至上要求做到:唯法律调节为社会生活调节的最高手段与最后手段;法律面前无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弱势群体可能并且可以得到法律的全面救助。
法治精神可谓高度重视法定权利与法定义务并在生活中自觉落实的同义语。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公民,当其法定权利被侵犯时,不敢于、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去求偿;对其法定义务拖延苟且或七折八扣地不认真履行,这个城市不成其为具有法治精神的城市,这个公民绝不是具有法治精神的公民,这样的城市不可能大发展。
二
法治精神是在城市法治化的进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这涉及人性的塑造与法治建设关系的理论。
人性是与家庭、私有财产,与法律、国家等等同步发展起来的。
有鉴于法的发展与人性的塑造的关系,在我们着手建设与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的时候,就应该关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公民包括上海市民的人性塑造问题。
我们必须有真的法律,否则只能塑造出一批批说假话、做假事的人。
我们必须有真的平等的法律,否则只能塑造出一批批特权阶层和特权人物。
我们必须有真的赋予公民以切实权利的法律,否则只能塑造出一批批敌视法律的人或躬谨于义务而不知进取的懦夫。
我们必须有真的赋予公民以最大限度自由的法律,否则我们只能塑造出一批批驯顺的“奴才”式人物和狂妄放荡以作恶为乐事的歹徒。
社会主义法治将在社会主义“人性”的真、善、美中实现;社会主义“人性”的真、善、美将在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发展。上海新一轮大发展,应该在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主义人性的互动理论、互动实践与互动成果上,为全国多作贡献。
上海的法治化将与上海城市精神的培育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同步进行。加强、加快法治化的进程,也当加强、加快上海城市精神首先是法治精神培育的进程。
三
论者阐述上海城市精神时,多指海纳百川的精神、诚信精神、各行各业的职业精神以及开拓创新精神等为主要之点。我想补充的是:所有这些精神的培育,都离不开法治建设的促进与保障,离不开法治化。
如“海纳百川”。“纳”要有章程规矩,从户籍登记、企业开设到融资渠道、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等,都要有具体的法律予以规范;被“纳”之“百川”要依恃可靠的法律保障,要有明确的法律地位、法定权利与法定义务;等等。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百川”之荦荦大端,是数以百万计的外来民工。正是他们盖起了几千幢摩天高楼,铺设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高速道路,为千家万户承担了繁重的家务劳动。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女理应享受与上海人大致相同的待遇,其人权应当得到认真维护,其人格应当受到高度尊重。而要做到这一点,固然要靠思想工作、道德教育,但更重要的是靠法治保障。以最有力的法治作为后盾,强行既久,蔚成风气,流为习惯,“精神”也就铸成了。
又如“职业精神”。我们正在努力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这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更重要、更有力的是法律规范。
“职业精神”中的敬业精神、诚信精神、负责精神、一丝不苟精神等等,都可以用中华法系固有的“伦理入法”传统而制度化为法律责任。
在各种精神中,现代化城市必须具有的开拓创新精神似乎与法治化关系最为疏远。其实不然。开拓创新比较集中地体现在科技发展与事业管理上。如果我们的法律旨在激励科技创新,激励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是相反地唯以“天下太平”为务,处处管、卡、压,开拓创新精神就比较容易得到培育、得到发扬。
总之,高水平的法治化,对于培育上海城市精神的所有方面,对于上海新一轮发展,都是关系密切,如菽麦粟帛,不可须臾离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