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性机构纷纷入驻 浦东强力吸聚资金流
非典疫情没有影响投资者入驻浦东的既定步伐。浦东新区经贸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在非典疫情出现的一个多月期间,仍有4家投资性机构从容进驻。其中,清华同方设立的嘉融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高达1.1亿元;天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亿元;百信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3000万元;宝华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
而且,这些公司的胃口绝对不止注册资金显示的能量。比如嘉融投资有限公司,它的后台老板是高科技产业的清华同方和清华同方人工环境;天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方则是两个赫赫有名的证券商―――山东天同证券和湖南湘潭证券。据此,有关专家预测,如果投资顺利的话,他们的后方肯定会持续增资。
浦东新区经贸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自从去年浦东新区出台支持投资性机构设立和发展的暂行办法后,很多投资性机构就开始纷纷加快进入浦东的步伐,特别是非金融性投资公司和投资管理公司。新区负责人表示,制定这项政策是为了促使浦东尽快建成世界级的投资中心。
一家投资机构抵十家企业
1家投资机构带来的效应抵得上13家企业带来的效应。
以2003年1-4月份为例。浦东吸引外地在沪企业425家,注册资金32.87亿元,平均每家企业注册资金为0.077亿元;同一时期,浦东吸引内资驻沪投资性机构13家,注册资金为13.38亿元,平均注册资金为1.029亿元。
这仅仅是从资金上比较。有关专家认为,由于资金存有方式、使用性质的不同,这种效能上的差异更大。
快速发展需要巨大投资
浦东新区政府出台这一暂行办法,适应了新区的快速发展需求。根据浦东新区的有关规划,“十五”期末,浦东的高新技术总产值要达到1800亿元,占全市的40%,年均增速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到2005年,浦东将建成国内最大的软件园区、生物产业基地和信息中心。届时,新区将拥有800家具有自主开发功能的创新型企业,科技人才总量将超过30万人。
而作为智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科技企业,它发展的每一步,无论是创业还是创新,都需要相关专业投资公司的大力支持。
高质市场魅力日浓
一项最新统计表明,浦东正成为国内各类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首选。据统计,浦东现有各类投资公司和投资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超过1500亿元,占全国的1/5强。仅设在陆家嘴地区的富国、国泰君安两家投资公司,管理运作的资金就分别达到上百亿元。
上海京华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增川说:“我们来到浦东,是因为看到一个机遇,比如张江,有望形成中国的‘硅谷’,可能是本世纪初中国内地最具价值的投资热点。”
另一个可喜的情况是,这些风险投资不再是政府资本独霸天下,已形成政府、民间、外资三分天下的格局。比如前面提及的上海京华投资有限公司,在这家投资机构旗下,已经聚集了来自浙江的民间资本3000万元。
越来越多的投资公司带来了庞大的资金流,它将促进浦东科技流、人才流、信息流加速发展,最终形成一个集民间资本投资中心、创业创新中心、大企业决策中心和控股管理中心为一体的世界级投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