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动摇不了信心 在沪2万外企不走人不撤资
来势凶猛的“非典”疫情给企业的经济活动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但是在上海的2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都坚持不走人、不撤资,一些企业近期还做出了建立研发中心、追加投资等举措。英荷联合利华、美国德尔福、日本先锋、法国米其林等著名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裁一致认为,“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短暂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志在长远,决不会因“非典”而动摇。
建立研发和全球采购中心是一种长期投入
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0位的英荷联合利华公司最近宣布,将在漕河泾开发区设立其全球第六个研发中心,准备以最新技术开发联合利华的新一代产品。联合利华中国主席柏亚伦告诉记者,中国是联合利华全球最重要的战略市场。联合利华已经在中国投资了10亿多美元,10多个著名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安徽、北京、江苏等地的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SARS阻挡不了我们发展前进的步伐,今后在上海的合作还会更多更广。
柏亚伦说,上海在中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上海积聚了国内大量的优秀人才,更对在上海建立高起点的研发中心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联合利华去年已经建立了一个实用型的研发机构,主要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而这次在漕河泾开发区建立的研发中心将与中国的科研机构合作,重点研究中草药的开发。中草药是中国宝贵的资源,现在需要用现代科学手段对其功效进行量化分析,它将成为联合利华未来的一个重要财富。
另外,上海又是一个辐射力很大的市场,所以联合利华去年10月在上海建立了全球采购中心,现在每年都有很大数额的出口产品通过上海这个港口进入世界市场。联合利华最近正在考虑把中国总部建到上海来,加大对全国的管理运作。
中国市场对海外投资具有很大的“向心力”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美国德尔福自1994年进入中国以来就坚持在华长期发展的战略,目前在中国建有12家企业,投资总额达4亿美元,其中8家落户上海。德尔福汽车系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还于去年9月成为首批被上海市政府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对汽车零部件产生了强大牵引作用,德尔福去年在华销售额超过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
德尔福中国总裁陈锦亚表示,“非典”疫情的爆发并没有阻挡德尔福在上海、在中国长期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在确保员工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以赴保证生产不受影响,保证新的投资项目不受影响,是德尔福对上海,对中国所能做的最大贡献。目前,德尔福在外高桥的1200万美元的新生产线的引进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该项目将引进日产15000个发动机管理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喷油嘴,项目计划在今年7月投产。同时,位于安亭汽车城的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的近3万平方米的新厂房也在建设当中。此外,包括兴建研发中心在内的一批新项目,也在进行可行性研究之中。
上海将成为重要的高科技制造基地
日本先锋公司近年来正在将可录式DVD、等离子彩电等高新技术产品转移到上海生产。先锋电子(中国)公司董事长安田信治披露,先锋公司已经在上海投资了4亿多美元,分别在上海的奉浦工业区和外高桥建立了制造基地,在上海制造DVD、汽车音响、等离子彩电等高新技术产品,今年还将生产可录式DVD。这些产品90%远销日本、欧美市场。安田认为,上海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人才密集、信息畅通、物流便捷,所以先锋公司把上海和广东东莞作为技术和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去年的销售超过7亿元,对先锋(中国)总部追加的420万美元最近已经到位。
在上海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法国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祖杰说,尽管目前处于“非典”时期,米其林还是打算进一步在上海大量投资以及建立研发机构,扩大现有工厂的生产能力。上海米其林回力公司轿车轮胎厂将由2001年的300万条产量,扩大到800万条的生产能力;钢丝厂将由2002年800吨的产量扩大到1万吨能力。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米其林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不仅有投资项目,米其林还将在现有工厂旁边建立和发展亚太地区的卡车轮胎研发机构。祖杰表示,米其林将尽快增加上海公司的注册资本,使其成为投资性公司的地区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