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验证“抗性”
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外部环境改变了许多。
在3月底的时候,上海经济还处于6年来同期最快的增长水平。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25.86亿元,同比增长11.8%,创下自1998年以来一季度的最高增速。出口、投资、消费三大需求同向大幅扩张。头3个月,光是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上海就引进了108个。
然而,进入4月份以来,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像是当头一棒。持续快速增长的上海经济,能否安然渡过难关?5月7日市政府公布的数字让人看到了信心:4月份,上海GDP同比增长12%,继续保持着良好增长势头。
植物学上,把植物对寒冷、干旱、高温、病虫害等抵抗能力称之为“抗性”。“非典”究竟会怎样影响上海经济,现在下定论尚为时过早。但有一点毫无疑问,得益于近几年持续推进的经济结构调整,上海经济在经受严峻外部考验的同时,正体现出令人赞叹的“抗性”。
能力
在某种意义上,非典型肺炎与1997年的金融风暴有着许多相同点:对经济来说,它们同属于“需求抑制型灾难”,主要表现为人们减少经济活动,从而减少经济需求。
“非典”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有一个逐步显现的过程。第一波冲击已经到来。旅游业宾馆客房出租率大幅下降、交通运输业旅客发送量全面下降、零售餐饮业客源大量减少……这些基于人流集中和提供接触式服务的相关第三产业大幅滑坡。
部分行业受损,整个第三产业会不会垮?目前看来答案是否定的。得益于上海第三产业组合结构的丰富,整个三产4月份增加值的同比增幅依然保持两位数。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增长,共同支撑着三产的上扬。像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额4月份同比增长1.1倍,带动当月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2.4%。
上海近年来形成的二、三产共同拉动经济的产业格局,更使得“局部损失全局补”。4月份,全市工业生产正常运转,仍然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在很大一块上弥补了相关第三产业的损失。
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部分食品、服装企业的生产和出口有所影响,但是近几年来工业新高地建设中崛起的“六大支柱工业”显现出强劲的抗“非典”能力。4月份,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整车4.68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2.7%,比今年3月还增长7%,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收成;对本市出口增量贡献较大的信息产业,由于其设计和销售两头在外,且是标准化生产,因此“非典”对其生产和出口影响不大。
效率
一切,就发生在短短这十几个昼夜里,上海医疗器械股份公司的SC―5呼吸机,生产周期从原来的4个月缩短到2个月;信谊药业的利巴韦林气雾剂日产量整整提高了20倍,达4万瓶,而金鹿化工厂的过氧乙酸消毒液产量,更是从一年10吨,一举扩大到日产40吨!
不容易啊!危急时刻,历史目睹了面临突如其来的风险时,上海经济爆发出来的惊人效率。
效率,凝聚着申城企业义无返顾的社会责任感。尽管现在正值内衣和衬衫生产的旺季,三枪和海螺等国内著名服饰企业断然决定,转产利润微薄的口罩,仅在24个小时之内,他们就生产出了第一批纱布口罩;尽管公司的主打产品―――合成樟脑正处于销售旺季,金鹿化工厂还是毅然调动所有的生产力量,全部扑在了消毒剂的生产上;当药皂原料告急,制皂集团干脆用成本颇高的进口香皂原料生产廉价的药皂……尽管从单纯的经济效益角度看,这是一笔笔怎么也算不过来的账。
效率,更是无数一线员工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的心血结晶。在承担全市药品储运销售重任的上医股份防“非典”指挥中心,为了联系落实货源,胖大海泡茶成了这些天的指定饮料;金鹿化工厂已经全天24小时不停班生产,员工们不计报酬,毫无怨言;在医疗器械公司呼吸机的生产线上,员工们正以超常规的生产节奏,和“非典”争夺治疗和抢救病人的宝贵时间……
效率,已然成为上海抗击“非典”战斗中一道坚实防火墙。“五一”刚过,申城市场传来令人欣慰的消息,经过各方连续奋战,现在消毒水、药皂、口罩等防治“非典”相关商品已经全天都买得到了;而上药股份等主要销售企业传来消息,现在上海市内除崇明以外各个地区,所需防治非典的药品,两个小时内就可以送到!
上海经济,正以超常的效率,与非典争夺每一分钟!
活力
担忧与平静,无奈与信心,从“非典”二字进入上海经济生活开始,就不断真实地交织着。
5月7日下午3点,国际贵都大饭店二楼帝王厅,“非典”以来上海市政府第五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在此召开。在此之前,上海三天内两次公布新增临床诊断“非典”病人。境内外记者满满一屋,所有的眼球都在关注压力之下的上海经济。面对4月份那份不错的成绩单,与会的中外老记们几乎没有疑问。
上海确实充满活力。因为,它不依赖于某一个行业,它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
空港流量少了,海港繁忙依旧。得益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全面开花,上海港集聚力不断提升,在今年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创下同比增速35%的基础上,今年4月,上海港口集装箱吞吐达到91.2万标准箱,创下当月历史最高纪录,至此,前四个月累计吞吐集装箱同比增长超过38%。
消费需求回落,投资冲势不减。工业投资领先增长,房地产投资持续快速,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加快,月初中环线浦西段开工,月底外环线隧道成功贯通,洋山深水港一期、卢浦大桥、F1赛车场等重大工程建设都在如火如荼按节点目标推进。
……
直面困难不言退,直面压力化动力。这是上海的活力,更是上海城市的精神。
我们听到许多类似的事例:为了保证合同如期履约,为了将风险降低到最低,投资部门负责人不惜磨破“嘴皮子”,企业老总可以连夜开会改方案。就是凭着这样的韧劲,今年4月份工业吸引外资合同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争得了20个,其中有两个大项目合同金额超过2900万美元。
客观地说,上海经济目前所受的“非典”影响还相当有限,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影响时间究竟多长,影响程度究竟有多深,目前无法预料。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上海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就是基于上海的能力、效率和活力。一位经济界权威人士这样预言:倘若“非典”疫情能在三至六个月内得到平稳控制,上海全年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完全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