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关键时刻见精神――上海聚上海全市之力迎接“非典”挑战实录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15

  关键时刻见精神。
  一场自然灾难,突如其来;一种城市精神,从容应对。
  “非典”当前,上海聚全市之力迅速迎接挑战。广泛发动起来的1600万上海市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在筑起一道无形“长城”的同时,再一次升华和丰满了上海城市精神。
  
严把进出关:对他人对世界的负责精神
  “离开上海也要量体温吗?”4月29日一早,美国的肖恩先生来到虹桥机场,准备乘坐MU5041航班,前往韩国汉城,机场人员有礼貌地将他请到红外线测温仪前,并请他填写健康情况表。奇怪,“非典”时期走了好几个国家,都只见入境要严查,严防传染源入侵,为何上海连出境都如此严格把关?肖恩先生积极配合完成检测后,好奇地询问工作人员。答案是:严把进口关,是对上海负责;严把出口关,是上海对全世界负责,就地掐灭任何可能传播“非典”的“火种”。肖恩先生的脸上露出了微笑,“Great!Shanghaiisaresponsiblecity.(太好了。上海是一座负责的城市。)”
  负责,是上海严防“非典”的态度,更是上海一以贯之的城市精神。在机场,在各个火车站,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和防疫站数百位医护人员测量体温、全面消毒、宣传咨询,日夜战斗不停歇;在上海边境公路道口,交巡警、防疫医生和陆上交通管理处的同志24小时值班,对进出人员严格体检,对来自“非典”高发区域的车辆,重点询问、检查登记……
  因为体检、填表带来的不便,常常在理解的笑容中一带而过。正如记者在火车站采访的一位李姓市民所言,“烦一点、等一会,都没关系。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别人负责,是阿拉上海人的脾气。”
  
想病人所想: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
  “快,快去搞些吃的来,尹主任昏过去了!”随着护士长的一声急促呼喊声,尹有宽脸色发灰,浑身出冷汗,大家知道他由于过度劳累,顾不上吃饭,低血糖病又犯了。
  尹有宽是华山医院防治“非典”专家组成员、传染科副主任。自从“非典”疫情发生后,他就日日夜夜地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4月中下旬这几天,为把医院原先的肝炎病区改造成一个全新的“非典”隔离病区,他与同事们已多日没好好合眼了。4月21日,他又一早出现在病区里,先是做转院肝炎病人的思想工作,病人转院了,又来了一个可疑病人,等着他的会诊。就这样一直忙到晚上8点半,还没用上晚餐,这对一个曾多次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是多忌讳的事啊!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注意休息,这么玩命?”他却说:“‘疫情’时不我待,我作为医生就应该在危急关头,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从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迎战“非典”的战役中,上海的“白衣天使”将自己的职业角色转为了“白衣战士”:他们中有甘冒生命危险,抢救“非典”病人的一线医务人员;还有许多像尹有宽这样勤勤恳恳、忘我奋战在防治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因为他们,全市数百个病情监测点和一张完整的预防医疗网,有了生命,为市民赢来了安全而平和的生活。
  
四方来支援:舍小我顾大局的牺牲精神
  “大材小用”、“杀鸡用牛刀”……用来形容眼下的三枪集团是再贴切不过了:包装车间改成专门生产口罩的车间,57辆台机车24小时机声隆隆。医用口罩是21支+32支纱布做16层,但纱布异常紧张,怎么办?“三枪”当机立断,将用于生产内衣的40支纱拿来做口罩,为保证质量,一个口罩就是20层;口罩带子一时买不到,干脆用做内衣领口滚边的带子替代。成本翻倍,买卖亏本,但“三枪”总经理苏寿南的话掷地有声:“只要能及时为人民抗击病魔出力,亏本也值!”一声令下,各车间迅速抽调最熟练的工人,日夜赶制,日产2万只口罩的“历史纪录”愣是给“三枪”创造出来了。
  消毒液告急!口罩告急!在这十万火急的关头,无数企业、个人同“三枪”一样,将精明的“小算盘”摆到了一边。一场加班抢产“防非”用品的战斗在上海产业工人中打响了。
  关键时刻,敢舍小我的牺牲精神显现。金鹿化工有限公司断然决定,停止正处于销售旺季的合成樟脑生产,集中生产消毒液“过氧乙酸”,并从一班制改为二班制,全天24小时生产;在上海制皂公司,近百名管理人员不约而同来到车间一齐上阵,保证了当日援京的600箱药皂如期运出。四肢疲乏、酸痛,没有人有怨言,实在撑不住了,不少工人只能靠咖啡提神……
  
群防加群治:从我做起的踏实精神
  走进宝山海滨新村农贸市场,“马大嫂”们很是惊诧:所有摊主,无一例外都戴起了口罩,市场环境比平时更干净,随地吐痰的人没了,乱扔垃圾的人少了。原来,为防治“非典”,每个摊主都彻底清扫了铺位,每天消毒两次,还尽可能地改掉不良的卫生习惯。猪肉摊的安徽老板殷世根讲话实在,“来上海好几年了,算是个‘新上海人’,为了上海没有‘非典’,就该从自己身边做起。何况街道干部们天天宣传,场长把喉咙都说哑了,咱能不听吗!”
  防治“非典”,从自己做起。清理堆物、卫生消毒、整治死角,干部群众齐动手,仅4月25日一天,就清运垃圾近万吨,整治卫生死角2万多处;医学院的学生们几乎“倾巢出动”,争当防治“非典”热线的志愿者;从发病地区归来的市民,自觉地把自己“关”起来,足不出户接受观察……
  没有空话套话,没有光说不干,防治“非典”,每个上海人都从我做起。这份脚踏实地的城市精神、严于律己的城市精神,在关键时刻,熠熠闪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