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市民应转变观念抗“非典”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98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上海市委、市政府采取了断然措施,出台了十项措施、八条规定,坚决要打赢这场硬仗。广大干部群众不仅行动上要按照要求去做,更要从一些观念上的误区走出来,对非常时期的措施、规定要从观念上“接轨”,思想上认同,因此,解决以下观念上的问题,十分必要和迫切。
  隔离不等于歧视。一提起隔离,人们往往将其与歧视联系在一起,这是不正确的。人类历史上的种族隔离、种姓隔离等等,目的是当权者为了获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对特定人群采取的一种特殊控制措施,既剥夺了这些人的某些权利,使人与人之间等级森严,又含有明显的人格歧视。而对“非典”病人的隔离,纯粹是从控制疫情蔓延的角度出发采取的应急措施,没有丝毫歧视的成分。隔离,既是为了给“非典”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便利的治疗环境,也是为了给公众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既体现了对公众健康权、生存权的尊重,同样体现了对患者及其家人健康权、生存权的尊重。
  带病工作不等于奉献。以往我们习惯于对“带病工作”的行为大加褒扬,这体现出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但“非典”不是一般的病,是传染性强、还没有找到治疗办法的病,带传染病工作,所奉献的就不仅仅是自己的光和热,还有病菌,会危及他人,既不能使自己得到及时治疗,也妨碍了公众的安全,违反了传染病防治法,不能在“带病工作”和“无私奉献”之间简单地划等号。
  勇敢不等于不要科学精神。面对“非典”疫情,不少医务工作者表现出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不少党员干部立下誓言,冲锋在前;不少新闻记者,不畏艰险,勇闯疫区;交通运输、旅游、餐饮等公共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同样表现出了足够的勇气,这些都是值得赞扬的。但也要防止另一种倾向,就是重“勇为”,而轻“智为”。战胜“非典”,更需要科学的精神,我们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更要重视敌人,要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处理每一件具体事情。
  “保密”不等于“保稳定”。信息公开是防治“非典”的关键环节,“决不允许缓报、漏报、瞒报”是一条铁的纪律,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消息来源的渠道越来越广,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对这等人命关天的大事,“保密”并不等于“保稳定”,“大道消息”一旦缺失,小道消息就流传起来,谣言也就有了生存的机会,各种真真假假的传闻一旦成了气候,反而会搞得人心惶惶。让“大道消息”渠道畅通,让群众了解实情,防病治病的社会力量才会被调动起来、组织起来,万众一心,沉着应对,才能保持真正的、长久的稳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