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春播接近尾声,金山区干部才长长舒了一口气:为确保农业增效,他们备足了“寒优湘晴”等优质稻种,并动员农民放弃老品种。据估计,今年金山区优质稻面积可达28万亩,约占全区稻米种植面积的90%以上。今年一季度,在村干部的帮助下,3000多名金山农民告别农田,走向非农就业岗位。据介绍,今年金山区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主线,并立下军令状:三管齐下,确保农民人均增收8%。
以“家家富”工程为抓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到去年底,金山区为农民配置管棚共6.5万套,其中3.8万套管棚已经产出,亩均净收入为2777.14万元,比一季油菜、水稻每亩净收入多1870元。今年,该区加大“家家富”工程的推进力度,确保新建大棚1万套。“家家富”工程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今年金山区大力发展出口蔬菜、精品西瓜两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蟠桃、葡萄、草莓、食用菌和花卉苗木等5大产品,并优化扩大特种水产、奶牛的养殖规模,大力开发节粮型、食草型特种畜禽,使今年粮经比例达到34:66。
积极创造非农就业岗位,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近年来,金山区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大批企业落户,每年可吸纳8000多名农民进企业做工。金山区还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加工业,目前该区已有4000多户涉及纺织、塑料制品、羊毛编织、机械加工等家庭加工业。此外,金山区还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帮助农民到市外和境外就业。据统计,去年金山区农民外出劳务收入逾19405万元,同比增长达11.77%。目前,金山区非农就业人数已达10.12万人。
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成效,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农民收入间接增长。作为上海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之一,去年金山区全面开展农村税费改革。据统计,目前金山区亩均税费负担为60.19元,亩均减负98元,人均负担降为70.92元,同比减少115.47元,农民实际减负率达到61.96%。为了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取得的成果,今年该区着手制订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规定,确保农民税费负担不反弹。为了规范涉农价格收费,该区设立了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度,加强村级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