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今年将正式实施《上海市供水专业规划》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17

  今年世界水日前夕,上海市水务局宣布:上海从今年开始将正式实施市政府已批准的《上海市供水专业规划》,打响提高水质的攻坚战。到2005年,上海的供水水质将有明显提升;到2010年世博会举办之时,上海的供水水质将达到目前欧盟和美国供水水质标准;到2020年,上海水质将与发达国家的自来水水质保持同步水平。
  上海虽地处长江、太湖两大流域下游,但供水水源自然条件并不理想,作为城市供水的源头黄浦江、长江,也时时受到污染的威胁。尽管近年来本市供水行业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申城的自来水原水在经沉淀、过滤、消毒等常规处理后,供水水质完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但比起世界发达国家及地区的水质标准,还有相当差距。
  据本市水务部门收集的瑞士苏黎世、法国巴黎、美国纽约、日本大阪和英国伦敦5个世界级城市相关供水水质资料,并与上海进行38项水质指标的对比,上海供水水质在色度、浊度、氨氮、氯化物、铁、锰、总有机碳、电导率、耗氧量和余氯等指标,均差于这5个城市,仅色度和浊度二项指标较接近。
  
前奏:水源改造力度加大
  如果说源头水源的清澈是提高供水水质的基础,那么供水水厂的更新和工艺改造,则是这场攻坚战的前奏曲。按《上海市供水专业规划》实施要求,上海将投资26亿元,在2010年完成所有以黄浦江为原水水源的水厂深度处理工艺。
  上月已完成结构工程,并将于今年上半年建成的目前国内最大原水生物预处理工程―――松浦原水厂调压池改造工程,规划日处理原水540万立方米。经生物预处理后的黄浦江原水,在常规水温下,氨氮值基本达到国家二类水源标准,原水水质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上海率先试行深度处理工艺的周家渡水厂,其出厂水水质已基本达到目前世界级城市的水质标准。从今年起将实施深度水处理工艺的还有闵行、杨树浦、浦东等多家大型水厂,这将使上述水厂出水水质在色度、浊度、氨氮、耗氧量等方面都有显著改观。到2007年,全市大部分水厂的出厂水将提前达到“欧盟水”标准。
  与此同时,被列为市重大工程的百年老厂―――南市水厂的改造工程也正在进行之中,该项目将采用自来水深度处理和预处理工艺。记者获悉,经深度处理的出厂水,其平均浊度低于0.2度,已优于美国和英国标准。待明年工程竣工后,南市水厂的出厂水将完全达到欧盟和美国供水水质标准,使用该厂自来水的黄浦、卢湾和静安区的部分居民,如果已经自来水管网的改造,居民就可提前喝上“欧盟水”。
  
管网更新同步进行
  目前申城共有供水管网7000多公里,其中铸铁管和镀锌管等“无内衬”供水管道达377.5公里;申城中心城区管龄在100年左右的管网就有100多公里,“超龄”管网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居民的饮水质量,也是造成供水水质两次污染的主要因素。
  为提高供水水质和供水安全,从根本上解决供水过程中的两次污染,上海将对这部分管道进行重点改造,力争在三年里消灭无内衬管道。
  从今年起,市南、市北、闵行等自来水公司还将对“超龄”管网和非标管道改造,推广使用新型优质管材和阀门、接头。到2005年底前,将完成管网改造863公里;2010年底前,完成管网改造近1600公里,使居民龙头里的水与出厂水一样纯净。
  
“最后一公里”提前开战
  由于历史的原因,申城居民住宅供水由自来水和房管(物业)两个部门实施管理,供水系统中的“最后一公里”―――即里弄小区内的屋顶水箱、水池、立管和小水表等,一直是制约供水水质提高的“瓶颈”。这些涉及千家万户的供水设备,同样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造。
  据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居民家庭水龙头的污染主要来自屋顶水箱、地下水池和立管等。目前上海共有水箱10.7万只,泵房或水池6294只,小区立管14486公里。
  令人欣慰的是,上海已确定对老式公房、石库门、旧式里弄等8个不同类型的居民小区进行“一管到户”的试点,试点面积达40万平方米。
  据试点面积占四分之一的市南自来水管线管理所长林振康介绍:今年该所最大的“一管到户”改造工程是位于桂林路70弄的上师大教工宿舍,总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住户1164户;其中有屋顶水箱60余只,改造费用近300万元。改造工程除新换防震抗裂的球墨铸铁立管外,屋顶水箱和地下水池均采用环保材料防腐处理,以确保供水水质经过住宅内立管时,水质不至发生变化。
  在供水行业逐步实现“一管到户”前提下,到2010年,水务部门将全面完成对居民住宅小区室内立管、水箱、水池进行改造的目标。但现在有些居民担心室内水管改造时,会损坏现有的家庭装饰。考虑到居民家里立管更换麻烦,供水部门将尽可能采取不用拆管的“清管涂膜法”,即先用机械设备将管内铁锈打掉,再以清水冲洗,然后用热空气烘干,最后在内壁上涂料消毒,使旧管变“新管”。而对屋顶水箱和地下水池的改造,则主要采用不锈钢内胆或环氧树脂等材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