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苏浙沪共筑长三角大都市圈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27

  “‘唇齿相依、相辅相成、互惠互利’,这是上海与江苏、浙江合作,积极构建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关系的最好写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协作办的一位人士这样评价苏浙沪三省市间的合作。
  
  近年来,苏浙沪三地密切配合,在构建区域大交通体系、治理环境污染、探索信息资源共享、联合开发旅游资源、规划建设天然气管道网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这是苏浙沪三地省市领导在“苏浙沪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上达成的共识。
  
  在构建区域大交通体系方面,长江三角洲正越变越“小”。七八年前,从上海到南京,小车经常要走上一天。而现在,四通八达、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网,使“朝发夕还”在沪宁杭地区成为轻而易举的事。去年底,上海西南地区3条高速公路――A4公路(莘奉金)、A9公路(沪青平)、A30公路(同三段)同时竣工通车,使得上海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38公里。至此,上海西南地区率先形成了“153060”高速公路网络的框架,上海与苏浙两省的高速通道增至7个。
  
  同时,杭州通向浙江中西部地区的杭金衢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至此,浙江省已建成高速公路1307公里,其中533公里为去年新建的。这些高速公路与浙江的高等级公路连接成网,形成了快速便捷的“4小时交通圈”。目前浙江省内也已基本建成“两纵两横”高速公路格局。同时,浙江又提出不仅要主动接轨上海,沟通江苏、福建等沿海沿线,而且还要积极连通安徽、江西等腹地。
  
  而在江苏,高速公路网络也在加紧建设。去年江苏省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60公里。到2005年,江苏省将建成10条出省高速公路通道,新增高速公路1200公里,构筑长江三角洲地区宁沪杭、沿江地区宁镇扬、环太湖地区苏杭锡、苏南地区苏锡常、淮海地区徐宿淮连5大高速公路圈。
  
  由于太湖水域的53%在江苏,江苏勇挑重担,在太湖流域组建了规模较大的高档造纸基地,同时关停了省内众多的小造纸厂,使造纸行业的污染排放总量下降了50%。
  
  同时,位于太湖西南的浙江省湖州市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气势和决心治理太湖。据湖州市政府办公室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从1996年至2002年底,湖州全市共投入环境综合治理资金25.3亿元,其中全市251家水污染企业100%实现了达标治理,并关闭了67家污染严重的企业。杭州市则提出了“退二进三”战略,淘汰污染严重的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处于太湖下游的上海市,用法律手段保护水资源,确保列入“太湖流域污染防治规划”的重点企业达标排放,并关停了数百家不达标的中小企业。
  
  同样,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苏浙沪也进行了积极友好的合作。如今来上海出差、旅游的无锡客人一下感觉省事多了:揣着一张无锡的交通一卡通,在上海无论是乘公交还是地铁,抑或是打个出租车,尽可以做潇洒的刷卡一族。同样,上海的一卡通也可以在无锡享受市民待遇。原来,这是由上海方无偿进行技术输出,支援无锡发展交通一卡通的结果。另外,沪杭也将于今年5月前后实现沪杭公交一卡通。实现公交一卡通之后,还将与无锡联动,推出“一卡三地刷”项目。
  
  去年上海与江苏、浙江两省的旅游合作范围,由覆盖长江三角洲的34个县市,向长江三角洲的71个县市拓展。据上海市旅游委透露,去年苏浙沪三地的旅游集散中心在人才、资金、管理技术等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共商制定统一规范、统一销售体系,以便进一步的联合管理、共谋发展。
  
  在此同时,江苏、浙江两省的旅游部门也在积极与上海旅游集散中心搞好对接,主动接受辐射,并努力探索“客游车行”、“昼游夜行”等多形式的旅游客运形式,以完成苏浙沪三地旅游集散中心的筹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旅游客运网络运作方案。
  
  2003年是苏浙沪旅游年。苏浙沪制定了打造区域旅游新品牌战略,计划联手打造一批新的旅游线路,并计划出版《完全旅游手册》。三地还将建立统一的市场推广网络,共同开展梅花节、汽车拉力赛、国际旅游节等十余项活动。
  
  在天然气管道网络建设合作方面,苏浙在加强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气源互补,特别是在推进江苏金坛储气库建设、上海至杭州天然气管道网络支干线同步建设和东海天然气供应上海专线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友好的合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