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位于静安闹市的公共交通卡个性制作中心露面不过两月余,就有1400多张个性卡出笼,每张卡都独一无二,卡上或是自身的美丽肖像、或是自我设计的精致图案,极富个性。该中心本月中下旬就将在地铁站点推出连锁经营网点,让喜欢交通卡的人能更方便地拥有属于自己的交通卡。
个性卡的热销进一步表明了人们对交通卡的喜爱,因为这是一张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方便的卡。非接触型芯片技术,脱机就可使用;无需信用,使用时也不用密码;可以透支一次坐地铁,不会为几元钱遭遇尴尬;任何与百姓出行有关的支付细节都被考虑到,小小一张卡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以至于这张远比银行卡起步要晚的卡,却成功扮演了普及者的角色。如今,上海百姓出行已进入“用卡时代”―――市民中每3人就拥有一张交通卡,每天刷卡量513万次,70%的卡是他们自己购买充值。有关专家称:照此速度,上海2005年发卡1000万张的目标极有可能提前实现。
交通卡与老百姓的亲密接触,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的多,更在于功能上的多。除了公交、地铁、出租、轮渡等公共交通领域外,交通卡足以吸引“眼球”的功能至少有三个。它首先就是一张与银行卡相配套的电子现金卡。银行卡从信用角度出发,可以先用后付,主要用于大额支付;而交通卡银货两讫,每张卡最高充值1000元,主要用于小额支付,目的是减少老百姓口袋里的现金。基于这种小额支付理念,我们已经可以用交通卡支付水、电、煤费,为“爱车”加油,今后说不定还能拓展到便利店、快餐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