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对上海某区社区卫生服务现状的调研发现,尽管90.2%的居民只需步行15分钟便可到达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但市级大医院依然是居民就诊的首选。
医疗技术水平是影响居民选择的首要因素。调查中绝大部分居民表示,三级医院的医生大都见多识广,临床经验丰富,值得信赖,去大医院看病基本上一次就诊就能查清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免除了不必要的麻烦。此外,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不了解也使居民不敢轻易选择。
为实现“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的理想模式,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已连续5年被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目前,上海中心城区内的9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年标准化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分布在各社区内的422个社区卫生服务点覆盖人群近500万人,基本实现了居民步行15分钟就可以获得基本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的目标。
有关专家认为,市民宁可舍近求远,选择医疗业务繁重的市级大医院应该说是有情可原,业务水平不高,无法获得居民的认同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障碍之一。要真正实现“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的理想模式,必须要改善社区服务中心的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全科医生的培训,同时吸引更多的医科毕业生到社区工作,这样才能实现将80-90%首诊在社区,达到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任务下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