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为全面落实上海市《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3-2005)》,加快实施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一期工程建设,3月22日上午,市农委、市水务局、市农林局和松江区政府在松江泖港联合举行黄浦江水源涵养林启动仪式。杨雄副市长出席并讲话,还与机关干部、市民代表等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去年市政府与国家林科院联合开展了上海城市森林发展项目研究,提出了以"林网化、水网化"为基本理念的"三网、一区、多核"的上海城市森林发展框架,而水源涵养林是林网化和水网化有机结合的载体。涵养林建设不仅可以固土护堤,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而且可以利用涵养林带,控制污染或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保护市民饮用水水源。
根据新一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一期工程建设范围(含苏州河),按江河两侧水源涵养林一般宽度500米,最小不低于200米的总体要求,主要为:黄浦江主干河流两侧60平方公里左右;拦路港-泖河-斜塘-横潦泾两侧40平方公里左右;苏州河上游两侧6平方公里左右。共涉及松江、金山、青浦、闵行、奉贤等5个区县18个乡镇82个行政村。
去年以来,市计委、市农委、市水务局、市农林局等部门通过调研,提出了运用新机制,采用多元化投资推进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一期工程建设。将黄浦江水源涵养林划分为核心林带、缓冲林带和延绵林带三个层面。核心林带为生态重点区,约20平方公里,以建设生态林为主,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租地造林。缓冲林带为生态敏感区,约20平方公里,纳入农业结构调整范畴,采用水源涵养林和林果生产复合经营,促使水源涵养林经营的良性运转。延绵林带为生态保护区,约60平方公里,以生态林、景观林为主,可以采用市场运作方式由企业参与造林,进行适度开发;也可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
参与黄浦江水源涵养林建设的首家社会企业是沪港合资的上海晨兴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按市场经济运作模式,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租用当地农民流转土地进行林业开发,现已种植了大小树木300万余株,营造涵养林60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