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静安93项指标“量化”小康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86

  静安区“健康城区”的创建近日正式启动。这项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作“量化”的小康目标将在2007年建成,它将保护人们尽量远离疾病,感受社会的进步,享受生命。
  截止到3月,静安区已经完成了“健康城区”的基线调查,区卫生局对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进行了科学调研。所谓健康期望寿命,是指老年人在60岁后依然能够生活自理的年限。本次调查随机选取了1880名60岁以上老人,结果显示,静安区60岁以上老人的健康期望寿命为13.28岁,意思是老人们在60岁后,平均能够在13.28年的时间内,依然拥有穿衣、用餐、如厕、行走、家务劳动、理财等生活自理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86年提出“健康城市”创建行动计划。根据WHO的定义,健康卫生城市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能够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互相帮助的城市”。静安区为了实现“健康城区”的目标,编制完成了《健康城区建设纲要》,从社会环境、工作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卫生服务、健康水平等6个方面分93项指标,逐一制订了详尽的计划,并将各指标任务下达至全区34个相关部门,形成创建“健康城区”合力,落实完成纲要指标。区领导小组将每年对各部门完成的情况进行监测评估。
  93项指标中的大部分是按照目前发达国家的水平制定的,倡导的是一种健康、均衡的生活方式。区政府每年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增加幅度将不低于财政支出增长幅度。至2005年,区域绿化面积覆盖率达1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长率达300%;到2007年住房成套率70%以上,人均体育场馆面积将达到0.42平方米,人均文化娱乐场馆面积达1平方米。静安区副区长陈东辉表示:“尽管要实现健康城区的目标并不容易,但我们还是有相当的把握。”
  在南京西路街道华业居委会主任眼里,创建“健康城区”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她说:“这些年建社区健身苑、开办老年大学、开展健康讲座等等,现在都成了‘健康城区’创建的前期准备工作,而且是卓有成效的准备。”静安区居民的健康意识的提升也是创建工作的重要环节。《纲要》要求,5年后,静安区居民每天做家务不超过两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可自由支配的学习、休闲时间逐步增加。社区学校广泛开展健康讲座,使得市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达到85%以上。居民逐步建立净化、绿化、美化、优化区域环境等现代生活理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