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在最近刚刚举办的中国国际电子元器件展和前不久降下帷幕的第13届华交会上,不少外省市人士表露了希望接轨上海、加快外贸发展的心声。上海不应满足于与兄弟省市企业在一个水平面上竞争,而应重点加强外贸功能建设,在服务全国的同时加快发展自己。
上海目前正在积极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之一,近年来,通过发展大外贸、建设大口岸、实施“大通关”,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无庸讳言,现状与目标尚有不小的距离,其中外贸功能的薄弱主要体现在口岸功能和外贸服务功能两个方面。
以我国香港特区为例,2002年,国际转口贸易占香港进出口总额的91%。反观上海,去年这一比例只有51%。即便把上海外贸三分之一用于转口国内各地的金额计算在内,转口贸易占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仅67%左右。而且转口贸易中,真正的国际转口贸易为数很少。这就表明,上海口岸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贸易服务功能不强是制约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又一瓶颈。仍以香港为例,香港现有万余家专门为国际贸易公司提供服务的企业,而在上海,这类企业还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贸易服务业的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如今,上海对外商来沪投资提供一站式或一门式服务,但对外省市来沪从事外经贸活动提供类似服务却显得不够,这就使人生地疏的外地企业有不方便之感,特别是为外省市企业来沪开展外贸业务、参加展览、开设外贸公司或办事处提供咨询、人才培训的机构还比较少,服务层次和质量也有待提高。
努力发挥上海口岸优势,加快上海外贸功能建设步伐,是上海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今,各地口岸虽然很多,但上海独特的口岸优势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和取代的。有关专家学者认为,上海要真正成为国际贸易中心之一,关键是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环境,进一步完善“大通关”工程,以吸引尽可能多的跨国采购商、国内供应商落户申城并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就本市外贸企业而言,应促其转变功能,鼓励这些企业在出口上海商品的同时,大力开展国际转口贸易。同时,上海应当像纽约、东京、香港等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一样,吸引众多国内外商家来沪设立市场开发和研究、外贸营销及管理、人才培训、报关、检测、信息咨询、法律、财会、审计、运输等为国际贸易服务的企业和机构,以帮助各类外贸企业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