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力打造“数字水务”
上海市水务局3月18日召开上海市水务科技与信息化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上海水务将依托上海信息产业优势,顺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水务发展需求为导向、应用为核心,与“数字上海”建设相同步,2007年将构筑起以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化为标志的“数字水务”基本框架,实现水务系统化管理、自动化监测、实时化调度、科学化决策、网络化办事、规范化服务的阶段性目标。
上海市水务局建局近三年来,水务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相继开展了水资源普查、供水水源地、黄浦江河口建闸、河网水力数学模型、供水水质标准等前瞻性、专题性研究,取得了4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6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决策科学化程度由此得到新的提高。同时开展了原水生物预处理、污水处理工艺优化、自来水深度处理、污泥耗氧发酵、生态护坡、深基坑开挖围护等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的创新研究,供水管道不断水开孔及加装阀门、高效消毒剂等8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取得了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其中部分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来水厂污泥处理处置、土工织物及高效消毒剂、曲线顶管等一大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企业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市防汛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已在全国同行业中保持了领先水平;水文和供排水数据采集、监控系统,水情监测、供排水自动化调度管理水平得到新提高;开通“水务热线”,建立“水务网站”,建立局域网推进网上政务公开,水务信息化的总体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
针对当前制约上海水务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市水务局确定了今后五年科技与信息化的主攻方向:在水安全保障方面,重点解决好城镇雨水排水设计理论优化、水下工程和地下管网隐患探测技术、防汛风险分析等问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探索长江口咸潮入侵规律,攻克水厂常规处理与深度处理集成、供水管网改造、改善二次供水水质等技术难关;在水环境治理保护方面,要开展水环境承载能力、污泥处理处置、城镇污水厂适用性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在水景观开发方面,重点解决好碧水金沙人工海滩、新型水闸泵站设计、河湖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问题;在郊区水利面,重点解决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节水灌溉技术集成、信息化及自动化配套应用等问题;在河口、海岸整治及滩涂开发方面,加强河口、岸滩演变规律和中低滩围垦、湿地生态保护等技术研究,为保持全市土地占补平衡和湿地动态平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成果推广和产业化方面,重点是增强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吸收能力,加大成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综合效益。
资料介绍:“数字水务”是“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水务信息化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以数据平台、网络平台和应用平台三个平台为框架,对河道、水闸、泵站、管网等水务基础设施和水文、水质、水压等水情信息进行自动化监测、实时化调度、网络化办事、系统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的技术系统,是真实水务系统的数字化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