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近几年来,有两个词一直在上海的媒体上频繁出现,那就是“双赢”、“多赢”。回眸近年来上海工业融入全国、服务全国的历程,充分印证了“双赢”、“多赢”的效应。
记者日前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协作办公室采访了解到,去年以来,上海工业积极贯彻“上海要更好服务全国”的精神,凭借上海在技术、信息、人才方面的优势,开展技术层面的合作,继续推进跨省市间的经济合作,使上海工业国内经济合作再上新台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上旬,上海工业已完成跨省市经济合作项目55项,超过计划的83%,总投资为20.44亿元,其中上海方投资额12.54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1.4%。
去年底,上汽集团、通用汽车(中国)公司与上海通用公司三方共同出资9亿人民币收购原山东烟台车身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主要生产上海通用的别克赛欧系列产品,年产量将达10万辆。上海信谊药业公司通过向河南、重庆等中西部地区输出技术、管理、品牌,采取市场联营经营方式,组建了河南信谊药业公司、重庆信谊药业公司。做大做强自身的同时,这些新组建的公司也成了当地的利税大户。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海延锋汽车饰件有限公司在重庆市投资1.4亿元,组建“上海延锋伟世通(重庆)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专门为邻近的重庆合资企业“福特长安汽车”配套生产汽车饰件,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持:“世界第一钢拱桥”卢浦大桥,有在沪中央企业中国船舶集团的身影;中远置业投资60多亿元改造的“两湾一宅”,打造了上海楼盘的“航空母舰”中远两湾城;莘奉金高速公路,凝聚着来自浙江中九集团的心血;而从浦东机场立交路,到南北内环高架道,再到林立的高楼大厦,几乎所有的重大工程中,都有来自全国各地建筑工人挥洒的汗水……可见,上海的精彩无不折射出全国的影子。
一些外地企业在上海“借地发展、借梯登高”,不断“壮大”的同时,还辐射到各地。1996年从宁波移师来上海投资进出口贸易、工业、房地产的上海埃力生集团,去年底的资产总额比6年前来上海投资时翻了数倍,现在集团麾下的外贸公司遍布上海、北京、青岛、深圳、广西等地。中力集团从外地到上海投资壮大后,现在的投资足迹遍及新疆、广西、甘肃等西部地区。
一些外地来沪投资企业在上海发展壮大后,他们不忘父老乡亲的哺育。外地在沪投资企业上海凯泉泵业集团凭借上海的人才、信息、技术、市场和辐射全国的优势,在上海发展8年后,回到家乡温州瓯北镇东瓯工业园区,投资1亿多元建造了一个占地70亩的工业园区,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位于温州瓯江之畔的瓯北水泵厂1995年移师上海发展时,只是在汶水路上租了一家仓库作为工作的基地。然而,经过短短六年的发展,建成了国内生产水泵、给水设备和电控柜设备的著名大型集团。
在各地来沪投资企业中,像上海凯泉泵业集团这样“反哺”家乡的例子还有很多,也充分印证了“双赢”、“多赢”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