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信息化具有时代特色
上海自明确提出发展城市信息化的战略决策后,经三个“三年大变样”的阶段性推进,信息化水平已渐渐接近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平均水平。最近,上海又提出信息化再上新台阶的发展规划。回顾上海信息化发展历程,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系统观,以人为本的人文观,讲求实效的效益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以应用为牵导以产业为支撑
信息化事业具有瞬息万变的特点,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技术方向多种多样,这就要求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技术走向,哪些是主流趋势,哪些是昙花一现;更重要的是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动态作出判断,对潜在的需求发掘预见,对影响信息化发展的诸多因素迅速响应,找到信息化的着力点。
上海信息化的发展从开始就确定了总体规划的原则,从上海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信息化发展战略,把握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把握了推动信息化的时机。
坚持因时制宜,分步推进,上海首先紧紧把握了互联网迅速兴起的机遇,把握了中国的电信运营从垄断走向竞争释放的巨大潜力,着力打造上海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系统工程----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引导协调建设了覆盖全市的宽带网络,集约化的信息管线,本地交换的信息交互中心,性能强大的超级计算中心等重大工程,突破了信息基础设施的瓶颈,有效地整合了资源,为上海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重点应用领域,上海抓住了市场经济规范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社会信用。在多个部门的联合下,率先探索信用的征信体系;抓住了社会保障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的机会,建设社会保障卡系统,提高了政府对人口管理的水平,市民获得了享受社保服务的便捷;抓住政府机构改革的机遇,推动可信、可亲、可靠的电子政务的发展。如今,上海对提高城市交通的需求日益迫切,而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GIS等技术的成熟等,为信息化的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了发展条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系统将在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社会、经济大系统服务
上海信息化紧紧围绕“四个中心”的建设并为之提供服务。围绕金融中心的建设,上海大力推动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以此为抓手,引导金融信息化的资源整合,激发了金融业务的创新。围绕航运中心建设,整合了经贸、港航、航运三个EDI中心,并着手建设口岸通关数据处理平台和长江流域集装箱多式联运EDI系统,推动“大通关”工程,提高通关速度;围绕经济和贸易中心的建设,上海立足于在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信息产业,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全市最具活力和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的支柱产业之一;通过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既推动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施,也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找到了用武之地;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上海在内外贸易行业的效益,以信息流带动了资金流的快速周转,扩大了交易量,降低了交易成本。
上海信息化注重管理,努力形成系统的反馈调节能力。关注信息化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管理问题,比如,废旧电子信息产品的回收问题,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数字鸿沟问题等等,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信息安全问题。通过多家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高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制;通过培养信息安全保障服务机构,推动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支队伍;努力形成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成功在于制度创新
上海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开拓性的事业,没有可以模仿的现成模式,需要在具体的实施中,“摸着石头过河”,摸索规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积累了诸多经验。比如,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采取先试点,后铺开,先集中突破,后全面应用的做法,降低风险,稳步推进;对于一些公益性较强的应用,政府先行引导,逐步培育市场;既形成承担具体运作的主体机构,也强调以法律法规等作为制度保障。而这些方法的实质就是制度创新。这一点在那些社会、经济效益较好的成功举措中体现得比较充分。如社保卡工程的成功就是协调各方力量,实施管理创新的结果,它整合了有关个人的相关信息,建设统一的数据库;结合医疗、养老保险的改革,通过网络化的服务,实现了有关个人社会保障应用的业务重整,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生活;再如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为了完善银行卡发卡与受理两个市场,通过组织各大银行实施银行卡有奖刷卡活动,调动了消费者的积极性,打破了产业中各方参与者的被动状态,激活了金融电子业务的普及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看似四两拨千斤的妙着,实际是突破传统的创新。而在电子政务方面,摒弃“无纸化办公”等片面目标,用信息化的手段,以优化流程为目的,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建设政府门户网站,提高民众对政府决策和运作的知情权和参与度,改善政府和公众的互动关系;通过建设公务网,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改变了一些传统的办公流程和模式。
纵观上海信息化建设的历史,其发展历程之所以能够踏准时代的节拍,配合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奏鸣一曲曲进取之歌,取得一个个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总体规划的发展战略,得益于对信息化事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开拓创新的精神,面对一日千里的信息技术,面对信息化浪潮带来的种种挑战,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海的信息化事业将与时俱进,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