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去年,上海服务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51%,“三二一”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初步实现,上海正在向服务型城市迈进。形成这一发展趋势的原因,一是比较优势使然。劳动力成本、技术人才、交通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秩序、城市文化等要素共同组成了上海发展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二是开放的结果。海外企业登陆和新移民涌入,带来了新服务产品,也引发了更强的需求,还促进了服务产品更新和原创产品的生成。但也应该看到,去年我国香港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高达86%左右,而美国全国则达到75%。根据上海经济的发展趋势,到2010年,这一指标应该达到70%以上,服务业将成为上海都市经济的绝对主力。
服务业在上海新一轮发展中的地位,除了日趋增长的经济份额之外,其更多的意义还在于改善经营环境。企业选择投资发展地,必须以很大权数考虑是否在当地能购买到质优价廉的服务―――其中包括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前者能够使资源得到高效率的优化配置,后者能够创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区域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成了投资环境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服务业还是创造就业机会的巨大源泉。预计到2010年,上海就业人口中将有70%从事服务业。
上海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总体上认清服务对象,找准定位。除了以在本市常住、暂住人口为对象的生活服务业外,找准生产服务业的目标顾客,是上海服务业迈上新高地的重要前提。首先,在本市经营的企业是第一目标顾客群,是本市服务业现实的服务对象,也是服务企业树立品牌的基础。其次,长江三角洲企业是今后本市服务业的重点服务对象。近年来,长三角经济带迅速崛起,并且初步形成了高科技、轻纺、汽车等大规模制造基地,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一个强有力的服务产品市场,上海的服务企业最有条件成为提供者。为长三角服务,正成为上海服务业新一轮发展的机遇和空间,而与长三角共荣,也应成为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为全国服务。上海作为全国经济的龙头城市,与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形成了落差,加上服务产品的低运营成本,因此完全可以把大量内地企业纳入上海服务企业的服务对象。当然,这一服务最终要通过外派机构、连锁经营、员工本地化等实施。
构建服务业新高地,还需要彻底改变那种把服务业看作是“不直接创造价值的辅助产业”的传统观念,加速调整不合时宜的政策。服务产业发展同样适用比较成本原理,我们应当吸引全世界最好的服务产品提供者落户上海,对一些特定行业,吸引外资政策越早突破,便越能取得先发效应。另外,上海本地的服务企业也要在开放竞争中逐渐学会全球经营,力争创出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品牌。
构建上海服务产业新高地,是上海迈向国际大都市进程中必须实施的战略步骤,申博成功后,这一课题更急切地摆在我们面前,把握机遇,直面挑战,是我们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