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交会:面向全球创名牌
参展企业同台竞技展馆不设境内境外
华交会年龄不大,身材也不臃肿,可这两年大刀阔斧的“减负”改革却不断进行着,去年取消综合馆,今年又砍掉了境外馆,为的是适应展会日益专业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开幕3天来,从展商和客商的反映看,这次改革的效果还真不错。
日本新县振兴会桥本一浩已是第四次来到华交会“练摊”了,每次来华交会他都会有新发现,而这次最大的变化就是周围的展商们不再是蓝眼睛、高鼻子的外国人,他们终于有了与中国企业同场竞技的舞台。欢迎取消境外馆的展商还有很多,日本井州町商社社长齐藤健悦说,让境外企业融入各专业馆的“国民待遇”很亲切,同时也大大方便了客商分门别类地采购洽谈,从前3天的情况看,这届华交会一定能结识更多朋友,接下更多订单!第一次与境外企业相邻设摊的一些境内展商感觉也不错,一位外销员就说,国外同行的布展和产品颇有特色,毗邻而居正好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境外馆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变化,折射出华交会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力,许多参与过多届华交会组织工作的元老都这样认为。1991年华交会诞生之初,主要承担着华东地区对外贸易窗口的功能,仅有境内企业参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华交会开始意识到进出口两条腿一起走路的重要性,吸收了一些境外企业加盟,随着海外影响扩大,1998年开始还专门设立了境外馆。截止上届,境外馆面积已达1000平方米,共有六七十家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加,成交情况也很不错。但是,随着华交会走上以轻纺产品为主的专业化道路,大杂烩般的境外馆既显得与其他3个分工明确的专业馆不相协调,“内外有别”的态度也显得不够国际化。展览界许多业内人士都提出,国际上著名的专业性展览会一般都不会专门设立境外馆,而是按照展品划分区域,既然华交会也在朝着国际著名的进出口交易盛会的目标努力,又何必人为地区分“境内”、“境外”呢?只要产品和企业过硬,适合华交会的定位,能够吸引客商的眼球,都应该敞开门来欢迎!
取消境外馆的本届华交会吸引了99家来自美、日、英、法以及伯利兹、毛里求斯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企业,尽管摊位超过100个,仍显得供不应求,负责招商的外经贸商展公司董事长龚维刚说,哪怕再增加几倍也不一定能满足各国企业的迫切需求。
日前,国际展览联盟的官员来沪考察时指出,华交会这一品牌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国际影响,如能将国际参展商的比例提高到20%,完全可以申请加入国际展览联盟,成为国际展览大家族的新成员。据了解,明年新国际博览中心2万多平方米的三期工程建成后,参展境外企业的数量还会增加,正如市外经贸委负责人所说,华交会离面向全球创名牌的目标越来越近!
国际买家纷至沓来海外采购团将突破40个
南非第一大连锁超市SHOPRITE的代表安德鲁・斯达德恩一下飞机,便直奔华交会场馆洽谈采购。这是继沃尔玛、家乐福、翠丰等跨国采购大鳄之后,华交会迎来的又一个国际大买家。据不完全统计,华交会开幕3天来,迎来海外采购团组近30个,预计到结束时,这个数字将突破40个。
据负责招商的上海外经贸商展公司董事长龚维刚介绍,如今的华交会几乎吸引了全球所有著名采购商的目光,本次到会的国际采购团组来自日本、马来西亚、英国、土耳其、美国、智利、西班牙、越南等1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少还是第一次来。
国际买家数量在增加,规格和采购量也普遍提高。参加过多届华交会的日本福农产业株式会社今年又派出了41人的采购团,负责人竹内一也介绍说,虽然华交会还不是中国最大规模的交易会,但它背靠上海,对长江三角洲乃至华东的经济都有很强的辐射力,展品能代表中国外贸企业的实力。所以,去年他们采购了价值1亿日元的商品,今年还准备采购更多日用消费品。
翠丰全球采购上海代表处的采购经理杜小姐也告诉记者,早在上海代表处成立前,翠丰的买手们每年就带着大笔订单飞抵华交会。这几年交易会越办越好,不仅参展商众多,而且展品定位准确,专业特色十分鲜明,因此翠丰的全球采购系统越来越离不开华交会,通过这一平台的订单逐年递增20%,今年预计将达1000万美元。与国际买家们交上了朋友的许多参展商都说,越来越多的重量级国际采购团和跨国采购机构光临华交会,这充分说明华交会的全球影响不断扩大,吸引力日益增强。
展会组织服务好了埋怨少了称赞多了
上一届华交会由于刚刚乔迁新居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各方面略显生疏,参展企业和客商对交通、餐饮、保安等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七嘴八舌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今年重访展馆,记者发现,埋怨少了,称赞多了,今年的展会组织服务工作明显更上层楼。
对于展商来说,最重要的当然是要尽可能地多做生意,上届华交会平均每个摊位的成交额达到60万美元,大会的组织招商工作功不可没。这次为了更好地搭建“会展兴贸”的平台,负责招商的上海外经贸商展公司进一步加大海外招商力度,一年365天几乎没间断过,不仅通过3个招商出访团、14家招商代理机构和香港中国旅行社的13个海外网点扩大海外辐射,还向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万多位客商发出请帖,特别是加大了对60余家跨国采购集团、2000余家专业买家和4000多户外商驻华、驻沪办事处的宣传力度。为了全方位地扩大影响,本届华交会不惜重金,首次在境内外著名航空杂志和机场刊登广告、设立灯箱,并加强了华交会网站建设,截至目前,已有6.5万余客商上网了解华交会盛况。
参加华交会的客商绝大部分来自上海以外甚至海外,布展、运输乃至冲洗照片、印盒名片、兑换外币之类的大小事务对他们而言,都可能因为人生地不熟而碰到许多麻烦。热情周到的上海“主人”已为他们在展馆内准备好了各种现场服务,而且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了各个行业的名牌企业入驻,连医疗急救服务也是由上海顶呱呱的东方医院提供。
上届华交会举办时,正值位于浦东龙阳路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新馆刚刚投入使用,周边配套服务不尽完善。为了方便客商,组委会这次专门作了调研,重点解决了上届意见最集中的公共交通、停车、餐饮等几个问题。据悉,本届华交会期间,每天将有2000辆出租车在馆外全天候客,傍晚闭馆前有20辆免费班车开往人民广场、虹桥和静安寺方向,还有3条公交线路临时增加了区间车及临时站,地铁龙阳路站与展馆间也有班车接送。华交会的客人来自天南海北,可谓是众口难调,组委会迎难而上,请必胜客等7家餐饮企业进馆服务,增加餐饮的花色品种,既有中式快餐、面点,还有洋匹萨,力争要让每天就餐的数万名客商吃饱,而且吃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