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新学期开始,上海市中小学推崇因人施教、不再唯“分”是举的教学模式,营造积极而又宽松的学习氛围。
过去一开学,就检查寒假作业、各科进行摸底考试的“传统”做法已被打破。南洋模范中学政教处主任张邦浩是一位语文教师,他介绍说:假期里,各科目的老师还是有指导性地建议学生做一些作业的,但学生完全可以凭着兴趣和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做哪些,也可以选择什么也不做。比如有的孩子去澳大利亚渡假,虽然没做功课,但是却增长了见闻。
校长钱耀邦很有感慨地说说:“开学查作业、考试是一种刺激手段,虽然能够收到暂时的效果,但是我们看重的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期开始后,绝大多数学生显得格外健康和有精神,也能很快地融入日常的学习。”
从小学开始,学生们习惯了按照成绩排队分班,好班、中班、差班,基础班、实验班……一经划定,便被区别对待。如今不少学校逐步摒弃这种不合理的做法,给孩子更多的向上空间和学习动力,“校内留学”、“走班”等成为这些学校的选择。如曹杨二中附属学校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学校,他们对英语一科推行“校内留学制度”。学校不仅有严格的审批程序,还跟踪动态管理。申请留学者除英语外的所有学科成绩必须要达到全年级平均水平。王洋校长介绍说,“校内留学”绝对不会“拔苗助长”,这些苗都是自己‘长’出来的,不是‘拔’出来的,既然长出来了,学校就不能充当‘割草机’,而应该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长空间’。”
除了“校内留学”外,“走班模式”也在校内悄然盛行起来。学校按学生成绩在同年级划分ABC三层,A层主要为知识拓展型、B层主要为稳打稳扎型、C层以抓基础为主。同学们各自选择“走”到最适合自己的层次班级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