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为网上政府系上“安全带” 数字公章正向我们走来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68

  互联网为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了舞台,但网上交易作业的安全性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交易主体的身份被盗用、传输的电子文件被篡改等等,都是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顺利开展的严重障碍。以“数字公章”为代表的网上认证技术的出现,使网上身份认证将不再成为问题,网上交易、网上政府的有效运转系上了“安全带”。
  
  记者近日了解到,上海已经打算用1年左右的时间,为“电子公章”的应用打好基础。此举将大大促进公文的数字化和网上流转,对于上海建立高效、现代的电子政府有重要意义。那么,什么是数字公章呢?
  
  红头文件上的公章大家并不陌生,可是,盖在“数字化”的红头文件上的公章就很新鲜了。要给一篇word文档盖上公章,显然不可能蘸上印泥“啪”地按在显示器上,也绝非在文档中贴一张公章图片那么简单――那样太容易造假了。这涉及了数字证书(CA)的核心技术。
  
  信息时代有句名言:“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说的是你没法知道和你在网上聊得热火朝天的究竟是谁。不过,“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把个人使用的数字签名比成“私章”,那么单位的数字签名就是“公章”。
  
  目前,上海市唯一得到政府授权的CA认证服务机构――上海CA中心,已经掌握了“数字公章”的核心技术,并且得到市领导的认可和重视。
  打开电脑,鼠标双击打开一篇word文档,一切操作都跟平日里操作电脑没什么不同,只不过在word窗口的“工具栏”下,多了一些按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台电脑已经预装了“电子公章”的软件系统,这些按钮,就是内嵌在word程序中的“印泥”。
  
  那么“章”呢?工作人员拿来一个大拇指大小的存储盘:“章就存在这里。”通过软件,将存在盘中的一个文件――也就是“数字公章”――导入电脑,再把鼠标指针移到一个按钮上一按,一个红色的公章图案一下子就印在文档的顶端。如果盖错了地方,用鼠标把“公章”拖到合适的位置,再按另外一个钮,公章就彻底“敲定了”。操作真的十分简单,仔细看,“印泥”覆盖着的字依然清晰可见,感觉和盖在纸上的章没什么区别。
  
  如何申领数字证书
  
  登录www.sheca.com网站,下载个人或企业类证书申请表,填好表后带上所需证件,到各受理点办理。详情可在网站内查询。目前个人用户年收费20元。
  
  盖章定论难仿冒(数字公章)
  
  盖了“数字公章”的文件有什么特别的吗?记者拿着鼠标一试,就发现这篇文档连一个标点都没法改了,完全“盖章定论”了。工作人员说,从此之后,这篇文档就可以放心地email到任何一个地方,内容都不会变化。
  
  那么,谁能保证这个章不是假冒的呢?“这很简单。”工作人员鼠标一点,公章的真实性马上得到验证――电脑上显示出“刻章者”、或者说公章授权方的名字。“政府授权的刻章者――CA中心就是权威性的保证,等‘公章’正式投入使用,来‘刻章’的单位必须带上足以证明身份的材料,CA仔细审核才会把章交给他们。这比现实中的公章更安全。”
  
  记者还了解到,通过这套公章系统,敲章的时间可以记录,阅读公文的人还能加上批示、意见,完了再盖上自己的个人签名,继续在网上流转。整个程序,完全模仿现实中文件的流转途径。
  
  法律地位仍未定
  
  据记者了解,上海市信息化办公室及相关部门已经确定,争取用1年时间,建立起“数字公章”推进的整体环境。
  
  专家介绍说,目前,“数字公章”在技术层面已经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但是要全面推开,还欠缺一些条件。
  
  首先是“数字公章”的合法性还没有得到认可。据介绍,美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制定了“数字签名法”,对于数字签名的法律地位进行了确认。而在中国,相关的全国性法律还在酝酿之中。在上海,规范数字证书的也只有一部由几个主管部门制定的《上海市数字认证管理办法》,其中对于“数字签章”的文件的效力,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或者说,“数字公章”尚不具备和真实公章同等的地位。
  
  电子政务有“章”可循
  
  别看数字公章操作起来很简单,但是,它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建设,其意义非常显著。
  
  对于电子政务来说,无纸化是必然的途径。在没有“数字公章”的时候,电子公文的接受者不但无法确定自己收到文件的真实性,而且,也不能保证文件内容在网络传输中是否因为技术或者人为的因素发生变化。
  
  对于“电子公章”的应用,工作人员给记者打了一个比方。如果你出差在外,却急需一份单位开出的介绍信。传真固然可以解决一定问题,但是如果对方需要原件,那可就是大麻烦了――难道要派人坐飞机送来?
  
  有了数字公章,远在万里之外的单位只需要在电子化的介绍信后“盖”上自己的“数字公章”,然后通过email发送,仅仅几秒钟就可以搞定,不说省了机票钱,成本甚至几乎等于零。
  
  上海市政府已经明确提出,从今年开始,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个人同政府部门之间,在网上活动需要表明身份的,都要使用数字证书。这个通过电子政务来普及全社会“数字证书”意识的规定,将大大促进“数字公章”使用环境的形成。
  
  据透露,今年上海很有可能出台一部数字证书的地方性法规或规定,对“数字公章”的法律地位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此外,明确“电子公章”的官方授权“刻章点”,规定电子公章的标准格式(大小、色彩、字体)等工作也将展开。
  
  据记者了解,上海市已经确定,力争在2005年使所有政府审批职能在网上实现。有了“数字公章”,企业只需将自己的相关材料“盖”上“数字公章”,远程提交给政府,而相关部门在履行完审批手续之后,可以在相关文件上盖上“公章”,再发给企业。“数字公章”带来的“不见面的政府”,将大大提高全社会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