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汤团火 彩灯俏
汤团店:黑洋酥垒成山
走近豫园商城内的“宁波汤团店”,远远望去,门口的橱窗内似乎堆着两座“小山”,走近细看,“小山”原来是由黑洋酥垒成的,后面两位老师傅一手端皮,一手拨馅,飞快地包出一只只宁波汤团。
走入店堂,外卖、堂吃的人头济济。笔者在收银台稍作统计,5分钟内就卖出了近10客汤团。几位外地口音的顾客边吃边欣赏包汤团师傅的手艺,发出“手脚可真利索”的赞叹声。不少本地顾客边吃边比较现做汤团与速冻汤团的区别,得出速冻汤团虽然“卖相”好,但“吃口”要差很多的结论。一些年长顾客则向小辈讲述当年家家户户自包汤团的情景。说话间,笔者的汤团上桌了,闻一闻桂花汤,再舀起一个晶莹圆润的宁波汤团放在唇边轻咬,薄薄的皮子裂开个口,原本若隐若现的黑洋酥顿时决堤而泻―――宁波汤团果然名不虚传。
汤团虽好,价格也不低:传统汤团5元售8只,新品“加蟹猪肉汤团”10元售4只,两位中年妇女对着价目表端详许久,最后嘟囔着“太贵太贵”离店。尽管如此,据店主介绍,最近几天的汤团销量节节攀升,从平时的每天两三百盒跃升至上千盒,店里员工倾巢而出,加班加点,仍无法满足雪片般的订单。无奈,春节期间推出的花式品种“百果圆子”、“鸽蛋圆子”只能暂停销售,因为实在拿不出更多的人手来做“花式”了。但店主告诉笔者,待元宵过后,几款新品汤团就会陆续上市:如失传已久的菜肉汤团和“三鲜碧子圆”,后者又叫“瘪嘴圆”,因酷似老太太的嘴巴而得名;此外,还有用杏仁作馅的杏仁汤团,和用四色皮、四种馅精心调制的“四喜汤团”,光听名字就令人垂涎,爱吃汤团的人,有福了!
兔子灯:卖到只剩样品
在豫园商城,各式花灯让人眼花缭乱:“眨巴着红眼睛”的兔子灯、“珠光宝气”的宝莲灯、“优雅纯净”的荷花灯……更有各式羊灯:“碰碰羊”、“飞羊”、“陀螺羊”、“吹泡羊”……其中“吹泡羊”是各摊主的“杀手锏”。只要按动电源开关,“啪”的一声,“吹泡羊”就会缓缓地把手中的圈圈“放”进兜前的肥皂水里,再把圈圈凑到嘴边,“呼”,串串泡泡向人群飞去。下至四五岁的小孩,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皆被“吹泡羊”吸引。整个豫园“宵”烟味儿甚浓!
笔者挤进一家花灯零售摊点,摊主李老板一刻不停地报价、安装,忙得团团转。他告诉笔者:“今年是羊年,因此备了不少羊灯,结果卖得不错,正考虑再进些货”。而一边福佑商厦内一花灯批发商处,花灯却是出奇的少。正当笔者疑惑时,张姓老板捧上写得密密麻麻的帐单。原来,春节前准备的数万只花灯已被“抢购”得所剩无几,尤其是近万只充气式塑料兔子灯,脱销了!做花灯批发已有七年的他,早在三四个月前,就开始琢磨花灯的样式、图案、材料,然后拿到塑料加工厂加工。“羊灯备得特别多,暂时还有货。兔子灯就脱销了。”
“老张,充气式塑料兔子灯还有吗,批30只。”正说着,一贩子风风火火地冲到铺子前,伸手就抓住老张的两只兔子灯样品不放。在得知脱销后,硬要老张将两只样品卖给她。老张不依,“我就剩这两只‘兔子’了,不能卖。”磨了十分钟,贩子只得作罢,喃喃说:“早知道,两个星期前就来了。”
在豫园的一角,一位哑巴老艺人手工扎的兔子灯格外引人注目。笔者通过与他笔谈得知,他家住西区,近几天,每天带着18只大兔子灯和100只小兔子灯,骑两小时自行车来到豫园出售。每只灯开价6元、12元不等,当客人嫌贵时,他会伸出伤痕累累的双手,表示灯是自己扎的,并用大拇指比比自己,表示整个豫园经营手工兔子灯的只有他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