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五百亿打造东方水都雏形
“致力于构建世界城市的上海,已把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创业和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水环境治理、水景观开发将成为今后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今年首先将开挖外环西河,打通新泾港到淀浦河的水景河道,同时还将建造八个大型人工湖泊。今后五年,上海水务发展将围绕着‘完善体系、提升功能、塑造形象’的总体要求,完成建设投资500亿元,使上海初步形成东方水都雏形。”这是市水务局领导告诉我们的。
因水而生、依水而兴的上海,在21世纪的今天,在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高潮中,如何进一步精心打造黄浦江的都市文化、苏州河的历史文化、淀山湖的自然生态文化,谱写更辉煌的水文章,这是申城治水的新课题。市水务局紧紧把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脉搏,发挥上海水系发达的资源优势、水务公益事业的行业优势和“三位一体”的水务体制优势,依据各项水务专业规划目标,已确立了今后五年的治水目标与任务。
打造都市安全屏障
在全面完成海塘达标、太湖流域治理上海段工程、黄浦江新增防洪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基本完成40座危闸改造,建成15座500立方米/秒的区域二级排涝泵站,完成市区内河防汛墙达标建设,全面完成市区30个排水系统的建设。确保市中心区标准内降雨不积水,郊区日雨量200毫米不受涝,海塘、江堤设防标准内不出缺口。
建设洁净舒适水环境
基本完成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和市域骨干河道的整治;建成竹园、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基本完成污水治理三期工程、郊区22个污水处理厂及相应的管网建设;完成中心城区自来水厂污泥处理工程建设;全面开展综合调水。实现中心城区骨干河道基本消除黑臭,郊区骨干河道生态得到逐步修复,2002年全市污水处理率已达60%,到2007年本市污水处理率将达75%。
提高自来水水质达到国家新标准
为实现到2010年自来水质达到目前发达国家水质标准的目标,从水源地建设到水厂改造、管网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等多管齐下,让市民喝到更优质的自来水。将扩建陈行水库或新建罗泾水库;启动浦南地区原水系统建设;完成南市水厂、杨树浦水厂等六座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启动市区其他部分水厂的深度处理工程,花三至五年更新市中心区供水管网800―1000公里;结合郊区城市化建设,归并约50座乡镇水厂,同步推进村镇供水管网改造。全市供水水质达到国家新颁标准,供水集约化水平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分别达到80%以上。
形成都市景观水系新网络
按照上海景观水系规划目标,构建都市水网,扮靓申城河道。今年起先行推进淀浦河―新泾港―外环西河―苏州河―黄浦江景观水环建设;力求沿淀浦河的淀山湖―朱家角、北竿山鸟类保护区、陇西地区三个重点河段的水景观建设初见成效;结合河道综合整治,建成一批景观河段。到2007年,以水建景,以景兴水,开发机制步入良性循环,为重塑江南水乡风韵、形成东方水都雏形奠定基础,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今后五年,上海还将在加大水土资源保护的同时,积极合理开发滩涂,五年间完成促淤80万亩,造地40万亩,力求耕地占补平衡、湿地动态平衡。
八大湖将分布申城
上海构筑东方水都,其中水景观开发建设不仅令人瞩目,而且投资额和工程量均是罕见的。2月12日据水务系统权威人士透露,今后几年上海将筹划建造八个大型人工湖,而不仅仅是传说中的芦潮湖、浦东湖、明珠湖、嘉宝湖和金山湖五个。另外三大湖除了淀山湖为自然湖泊外,两个人工湖均在崇明县,一个是黄瓜沙湖,另一个为东滩湖。淀山湖上也要打造人工水景观。
为何要造八大湖
据了解,目前上海城市化已达73%,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随着市区向郊区的延伸,原自然水系正在遭受破坏。据权威统计,1980年代初全市水面率11.10%,2000年全市水面率8.4%,比1980年代初减少了2.7个百分点。特别是黄浦、卢湾、静安三区除黄浦江、苏州河外,水面积几乎为零;徐汇、长宁、普陀、闸北、虹口、杨浦6区水面积也不足2%。水面积的减少,对城市防汛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也使上海的江南水乡历史风貌将逐渐消失。
据专家介绍,水面积减少的危害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
其一,热岛效应。近几年市区龙华气象站平均气温比郊县高0.54℃。
其二,雨岛效应。龙华气象站近10年暴雨强度是以前的1.33倍。
其三,河道调蓄能力降低,防汛墙加高影响水景观,导致现存河道面临高水位排涝的压力,一旦出现暴雨,河道水位往往超过地面水位。
上海湖泊水系为城乡取水、防汛、防涝、航运、灌溉、涵养水源和维持生态平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同时,湖泊不仅是水的汇聚点,更是水景观的汇聚点。为了全力打造东方水都,满足引清、蓄水、生态、景观等要求,增加防洪防涝调水能力,降低内河水位,市水务部门在现有淀山湖的基础上,决定筹划开挖建设七个面积为1至12平方公里的大型人工湖泊。
水务专家指出:上海将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大规模开挖建设大型人工湖泊也是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措施,同时可遏制水面积下滑的势头。
市水务规划专家认为,上海打造东方水都理想化的水面率2005年应不低于8.4%;2010年增至9%,需增加水面积40平方公里;到2020年水面率恢复到10%,再增加水面积60平方公里。
建造资金从哪儿来
建造这么多湖,资金从哪儿来?据水务局负责人透露,资金来源决定实行投融资机制的改革,市政府不投资,政府只作规划、给政策,同时,将景观水系与周边环境开发捆绑在一起,整体性开发和建设。
市水务局一方面鼓励招商引资,引进海内外,包括社会、民间等方方面面的资金,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同时也支持水景项目向国家开发银行或商业银行贷款,鼓励水景项目建设在投融资体制上的创新。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财力导向作用,争取各方资本的投融资积极性,并积极探索“以湖养湖”的新思路,闯出一条造湖投融资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