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科委:精心打造上海的核心技术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54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上海要着力构建知识生产中心、知识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知识生产能力的强弱成为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知识差距成为地区差距的根本原因。为获得竞争优势,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惜投入巨资,加大知识生产的力度,通过构筑技术壁垒,掌握和控制核心技术的生产,抢占市场的高额利润。世界竞争的焦点已从产品的市场价格竞争向核心技术生产能力的竞争前移。上海要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获得成功,缩小与世界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生产。只有拥有核心技术,参与全球科技合作与分工才有力量,分享全球科技成果才有基础,经济发展才有后劲。
  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知识传播速度大大加快。知识吸收和转移能力成为缩短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谁的知识吸收和转移能力强,谁就能抢先获得先进技术、应用先进技术,取得先发优势。因此,在加强知识生产能力的同时,上海还必须加大知识转移和知识流动的速度,使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尽快地在产业发展中得到应用。发展知识服务业,是促进知识转移和流动的重要途径。建立功能完备的知识服务体系,一方面可以加快知识生产的速度,提高知识生产的效率,降低知识生产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加快知识的商品化,通过交易专有技术、专利、技术标准,促进知识的流通,实现知识的转移,为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提供服务。在此过程中知识服务业自身也能得到新发展,由此提升上海服务业的总体水平。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科技资源在更大范围进行优化配置。知识生产、应用和流动需要集聚优秀的组织机构和人才。一个充分开放、机制灵活、运作高效、市场完善的制度环境能够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帮助人们实现创新价值,从而吸引更多有创新精神的人们投身于创新创业,使一个地区充满生气与活力。上海要缩短与世界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创造一个有效配置科技资源的良好环境。政府更要在此过程中为知识的生产和服务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今后上海科教兴市的重点要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构建知识生产中心、知识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上作出新贡献。知识生产中心的建设,主要通过汇聚一批世界级研究机构和领军人物、培育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效供给。知识服务中心的建设,主要通过知识服务,集聚海内外各类科技知识和信息,促进知识流动,使上海成为海内外科技成果、科技信息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主要通过附加值高、辐射力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使上海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地,高附加值产品的发源地。
  近期上海要在加强“四个力”的建设上取得实效。一是提升科技的原创力,要通过科技原创性项目的布局、世界级研究机构的构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加快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二是增强科技对经济的带动力,要通过技术跨越战略的实施、应用研究新机制的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科技专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构筑产业的竞争优势;三是提高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支撑力,要通过能源、环保、医疗卫生、农业科技的研究与应用,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等途径扩大科技在社会发展的影响;四是强化科技融入世界的亲和力,要通过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外资研发机构、集聚海内外优秀科技人才技术,完善市场机制等多种措施,提高上海的开放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