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申博”成功、“磁浮”开通……伴着一个个精彩一路走来,2002年的上海不断吸引世人的眼球――“注意力经济”在这个城市尽情演绎着。29日,上海市统计局发布一年一度的《统计公报》,为上海“注意力经济”的火热作了最有说服力的实证。
2002年,上海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08.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9%,这是自1992年以来本市经济连续第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也是自1998年以来的5年中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
这一年,民生与城市同步上行。年末上海城乡居民在银行里有4915.54亿元存款,其中当年新存进去的达到1020.48亿元。抽样调查进一步显示,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了11.5%,达到13250元;农村居民家庭这一指标也增长了6.2%,达到6212元。民生的殷实由此可见。同样,财政的富足也增添着城市发展的底气。全市财政收入达到2202.25亿元,同比增长10.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更猛增30%,达到719.79亿元。
从产业基础来看,上海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二、三产业共同推动上海经济稳步增长的格局,在2002年更趋明显和坚定。这一年,上海第二、三产业实现的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2.1%和10%,增幅都比上年有所抬升。第二、三产业占上海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分别达到47.4%和51%。
明细分析显示,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0.9%。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就贡献了全市工业经济“蛋糕”的23.4%;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等6个重点行业完成的总产值,又贡献了这块“蛋糕”的58.4%。此外,房地产业也是高开高走,比上年增长14.5%,占全市GDP的近7%。
从投资和消费的基础来看,2002年上海创出两个突破2000亿元的历史新高。其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历史新高:全年完成投资总额2158.41亿元,其中近一半来自于民间投资的开渠放水。民间资本的活力以15.9%的增幅充分涌流;其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历史新高:全年达到2035.21亿元,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十分明显,新型商业业态让市民尽情品味着消费的快乐。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这个城市发展的激情,在平静中激流涌动。以金融、电信、物流为代表的服务领域成为了吸引外资的“盆地”:全年第三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约36亿元,比2001年猛增93.6%,占上海全市外资合同金额的33.8%,同比提高8.8个百分点。加入世贸后部分服务领域率先开放的积极效应,在第一年初现端倪。